《个文言虚词》PPT课件.ppt

《个文言虚词》PPT课件.ppt

ID:52067842

大小:511.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3-31

《个文言虚词》PPT课件.ppt_第1页
《个文言虚词》PPT课件.ppt_第2页
《个文言虚词》PPT课件.ppt_第3页
《个文言虚词》PPT课件.ppt_第4页
《个文言虚词》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个文言虚词》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纲》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而(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分句,表示多种关系。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③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或“却”,然而。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⑤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谓

2、语。可译为“如果”“假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⑥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病梅馆记》)⑦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掩口胡卢而哭。(《促织》)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2)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而翁归。(《促织》)而(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分句,表示多种关系。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③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或“却”,然而。⑤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⑥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⑦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2)代词,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乎(1)语气助词①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桓晋文之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②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表示测度语气,可译

4、为“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④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美哉乎,山河之固!(《史记》)⑤用在句中的停顿之处。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2)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对”“对于”“比”等。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乎(1)语气助词①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②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③表示测度语气,可译为“吧”。④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⑤用

5、在句中的停顿之处。(2)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对”“对于”“比”等。乃(1)副词。①于是,就。怀王乃悉发国中兵。(《屈原列传》)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②才,这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却,竟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

6、“就是”等。瀛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乃(1)副词。①于是,就。②才,这才③却,竟然(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其(1)代词,又分几种情况。①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他”“它”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②活用为第一人

7、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的”“我”“自己”。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③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哪个”“那里”“那些”。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④指示代词,“其中的”“其中”,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2)副词。①在句中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②表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始作蛹者,其无后乎?(《孟子》)③在句中表祈使

8、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3)连词。①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劝学》)②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