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课件14个 文言虚词1.ppt

文言虚词课件14个 文言虚词1.ppt

ID:51971839

大小:319.50 KB

页数:63页

时间:2020-03-26

文言虚词课件14个 文言虚词1.ppt_第1页
文言虚词课件14个 文言虚词1.ppt_第2页
文言虚词课件14个 文言虚词1.ppt_第3页
文言虚词课件14个 文言虚词1.ppt_第4页
文言虚词课件14个 文言虚词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课件14个 文言虚词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虚词——语文复习系列之六一、之: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作《师说》以贻之。(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事理,作宾语)(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

2、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

3、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小练习:1、解释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下列句中“之”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1)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2)顷之,烟炎张天(3)请与王子往夺之国(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A(1)(2)B(2)(4)C(3)(4)D(1)(3)答案:D3、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我见相如,

4、必辱之。 (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3)遽扑之,入石穴中。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5)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8)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9)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10)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二、其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

5、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作主语。)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其可目"作宾语。)(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五)指示代词,表

6、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小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

7、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3)吾其还也。()(4)其若是,孰能御之?()(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7)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8)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9)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10)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11)妻跪问其故。 (12)向其先表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