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家乡的土地家乡的人.doc

教学案例——家乡的土地家乡的人.doc

ID:52064721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2

教学案例——家乡的土地家乡的人.doc_第1页
教学案例——家乡的土地家乡的人.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家乡的土地家乡的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家乡的土地家乡的人——教学案例——陆珊【案例背景】本课是新教材《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的第二单元课程的第一课。教材由两部分组成:家乡上海的土地和家乡上海的人,具体的介绍侧面为:上海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上海独特的人口结构。教材中首次出现了如何看地图图表,认清平面图方向的知识点,带有很强的社会性。【课堂片段】一、课前调查,课上交流家中的上海人1.交流调查结果。2.从大家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3.小结: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上海人中有一部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还有一部分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为上海的城市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二、交流所见,认识来自异地服务于上海的人们1

2、.出示上海人口资料,问:看了这样的数据,你想说什么?2.在上海,你可以看见哪些来自祖国各地,世界各国的人在为上海服务?3.小组看书P25页讨论。4.全班交流。5.你想对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为上海城市建设出力的人们说些什么?三、总结1.上海这个移民城市,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上海的发展离不开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人们的贡献。2.出示:我们都生活在上海,都是一家人。(齐读)【教学反思】课前,请学生向父母调查自己家中的上海人。由于班级里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外地,当大家交流完毕后,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很多人的家乡都不在上海,为什么都会跑到上海,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

3、呢?”是啊,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还不能理解祖辈们背井离乡来到上海闯荡的目的和意义,如果靠我用语言讲各种原因一一陈述的话,恐怕由于和学生实际联系不大,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们获得问题的答案?课堂上,我临时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去向父母作个采访,为什么远离故土来到上海,为什么我们把上海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下一节课。学生的调查结果出来了,许多人认为,上海的环境好,教育水平高,所以家长们愿意到这里来工作,愿意让孩子们在这里受良好的教育,在上海工作、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地融入了这个海纳百川的城市,自己也为上海的发展作了一定的贡献,所以与上海有了一份特

4、殊的感情,自然而然地把上海当作了第二故乡。有了这样来自当事人的真实调查,学生们懂得了自己作为一名上海人的荣耀,也懂得了为何上海人来自祖国各地。从这个“意外”的教学环节中,我体会到作为教师,在课前,要精心钻研教材,设计好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尤其当学生在说真话,而又不符合教师原来的教学设计时,一定不要主观地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找准能够让学生信服的点,通过探究、讨论、感悟的形式,真正理解课文中的知识要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