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05169
大小:295.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1
《冯友兰志功观浅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5卷第3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1.15No.32014年9月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Sep.2014冯友兰志功观浅析张克政(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30)[摘要]冯友兰透过“意向的好”与“意向所向底好”两个范畴阐发了其“以志为’的志功合一观。冯友兰“以志为’的志功合一观是对动机论和效果论的双重扬弃,是中国志功观发展史上重要的逻辑环节。[关键词]冯友兰;志功观;意向的好;意向所向底好;志功合一[中图分类号
2、]B8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692(2014)03—0019—04道德评价的前提是明确道德评价的根据。在伦冯友兰对志功问题的阐发主要是在对行为主理学史上,依据对于道德评价的根据的不同主张,体的行为的评价这一意义上展开的。一般可以区分出动机论、效果论、动机效果统一论冯友兰用来讨论志功问题的一对范畴是“意向三种思想派别。志功问题即是中国传统哲学、伦理的好”与“意向所向底好”。有学者指出,冯友兰学史上关于道德评价的根据问题的理论探讨。作为所谓的“‘意向’和‘意向所向’并不是动机与效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对志功问题
3、也进行了果的关系”口。“意向”和“意向所向”的关系,虽极富意义的言说,由此形成了其“以志为本”的志然未必完全是动机和效果的关系,但也未必完全不功合一观。是动机和效果的关系。笔者以为,“意向”和“意向所向”的关系,主要就是动机和效果的关系。一、“意向的好”与“意向所向底好"冯友兰所谓“意向的好”,主要就是指行为动道德评价是对行为主体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机(的好),“意向所向底好”,主要就是指行为效判断可以分解为两种相关的价值判断:一是对行为果(的好)。他说:“尽伦尽职,与一个人于尽伦尽主体的行为的价值判断,二是对行为主体的品德的职时所做底
4、事的成败,亦没有联带关系。尽伦尽价值判断。包尔生认为:“每一行为都引起这样两职,不能凭空地尽,必于事中尽之。尽伦尽职,必种判断,它们一是对这个人的意向的、主观的、形有其所做底事。在做这些事时,其所做底事的成式的判断;一是对这个行为本身的、客观的、内容功,是其行为的意向所向底好。尽伦尽职是其行的判断。”⋯“对这个人的意向的、主观的、形式的为的意向的好。一个行为的意向的好,能实现与判断”是人格判断,“对这个行为本身的、客观的、否,与其意向所向底好,能得到与否,没有联带内容的判断”是客观判断。包尔生所谓人格判断,关系。一般而言,行为效果的实现
5、程度是以实即对行为主体的品德的评价,客观判断实即对行实现行为的实际过程和实际结果为标准的。冯友兰为主体的行为的评价。虽然道德评价有两种相关但所说的“其所做底事的成功,是其行为的意向所向不相同的判断形式,但在中外伦理学史上,一般并底好”,意即“意向所向底好”的实现与否是以某没有严格区分这两种道德评价,而是将两种评价混一行为实际产生的效果为判断依据的,这是符合效同起来进行处理。果的基本义涵的,所以“意向所向底好”主要是就【收稿日期】2014·02—15【基金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093ML);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
6、费专项资金项目(31920130101)、[作者简介]张克政(1980一),男,甘肃l临洮人,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0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行为效果而言的。行为动机是对于行为过程以及行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意向的好”为所可能产生的结果的思想意识。尽伦尽职就是道即动机与“意向所向底好”即效果二者之间的关系德境界中的人对其行为的结果和过程的整体性的这一问题上,也就是在评价行为主体的行为的根据思想意识,所以,“尽伦尽职是其行为的意向的好”,问题上,冯友兰的主张大致是这样的:第一,一个意即“意向的好”主要
7、就是指行为动机。动机只是行为的效果的好坏,并不能决定该行为的动机的好人的思想意识中的行为,效果则是动机的具体实坏,也就是说不能由客观效果推导主观动机。这可现,是实际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所以动机的实以从“一个行为的意向的好,能实现与否,与其意现与否,当然与效果的实现程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向所向底好,能得到与否,没有联带关系”这句话因此,“一个行为的意向的好,能实现与否,与其中看出来。这与边沁以效果的好坏推论动机的好坏意向所向底好,能得到与否,没有联带关系”,这的观点截然相反。在这里,冯友兰觉察到了行为的种说法是正确的。效果和行为的动机可能
8、会出现不一致,但对这一点具体来讲,“意向的好”,是指道德境界中的人并没有展开论述。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大量这样的行为的动机“只是成就一个是”口,只问行为的事实,所谓“好心办坏事”或“坏心办好事”就应该不应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