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9776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6
《学困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学困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呢?围绕这个问题,通过多次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学生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一是南于知识基础较差,导致上课听不懂,容易走神或不参与;二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不理解学习内容,死记硬背,机械学习;三是由于课堂所讲知识没有真正掌握以及每次考试成绩很差,导致学习缺乏信心,最终放弃学习。基于此,通过对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家洛
2、克指出,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所以我们尤其需要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自学性。1.培养预习习惯课前预习无论是对学习哪门学科都是很重要的,而学困生大多是不会预习的。智力有缺陷的学困生完成学习任务常常要更多的时间,非智力因素有问题的学困生大多没有学习主动性,再加上没有老师的指导及儿童的年龄特征,预习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我们需要重点培养的学习能力之一。养
3、成预习习惯,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做到的,这一点对智力不佳的学困生更为重要。由于这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方面的不足,必然造成他在课堂教学中“慢半拍”,难以跟上教学节奏。养成预习习惯,可以减缓教学内容的难度。使这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而学困生往往不能很好地做好预习工作,所以,更多地把预习工作放到课堂教学中。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预习环节,并在教学中不断训练预习的方法,逐步形成预习习惯。2.养成主动参与课堂的习惯我们发现,学困生在课堂上更多时候是听众,而不是参与者。课堂更多时候被优秀生占据。很多时候
4、,教师关注了学困生,却反而使他们更为焦虑,因为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刁难学困生,一旦关注了他们,他们就会产生应邀心理,这种心理状态是不利于学习的。所以,要改变这种学习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困生学会参与课堂教学,而不是单纯的“听课”。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提高学困生学习质量,培养学困生学习能力的主战场。课堂上要对学困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困生融入学生群体,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困生勇于展示的习惯。教师要有意识的保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展示。
5、二、掌握实用的学习方法富尔在《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是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成绩,更是因为这种学习能力将会伴随学生的全部学习过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使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困生学习能力的重点。1.强化常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习惯”,但它更多地体现在心智成分。如果将实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习惯化了,那么,学生也就很好地掌握了学习方法。小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我们常常并不直接告诉学生要掌握什么学习方法,更谈不上总结和
6、运用了。学生常常没意识到自己有什么学习方法,这种情况在学困生身上更为明显。对学困生要培养一种方法意识,让学困生知道哪些内容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哪些内容用什么方法比较有效。要让他们了解—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学习实践中去,再把所用方法按操作步骤不断地强化、重复,从而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活动程序。例如:语文学习中,预习课文一般要做到读通顺课文,会读文中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要做的事情一般是读两到三遍课文,读几遍生字并描红,想想文章大概写了什么事,表达何种感情。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后,要有一个训练方法、重复强化的过程。先让
7、学生对一些学习方法有所认识和了解,然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并且不断实践、改进,逐渐巩固发展,成为被学生所熟悉和掌握的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使之能灵活地加以运用,这样才真正把教师教给的一般学习方法内化于心,成为自己“习惯化”了的行为。2.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有可能驾驭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指导要得法。一般说来,不宜反结论硬塞给学生,而应当着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朱熹曾经说过:“君子教人,但授以学之之法,而不告以得之之妙。”学习贵在自得,教师把自己的钻研所得和盘托给学生,即使告诉的全是“精义
8、”“妙旨”,而学生并没有经历自求了解的过程,至多只是记忆储存,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只有“授以学之之法”,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他们才能凭借着方法去自求自得,学会学习,促使学习能力得到良好发展。比如: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传授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