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迹教学设计.doc

月迹教学设计.doc

ID:51964117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0

月迹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月迹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月迹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月迹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月迹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月迹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月迹》教学设计课题《月迹》设计者梁国强学情分析《月迹》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阅读后对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可能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对字词的积累、语言的品味、文章内在联系的深入挖掘还会有难度。为此,本课教学要集中针对学习困难重点引导,体会文章的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2)品味揣摩文中所写孩童语言的特色。·情感态度与

2、价值(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 2.文中所写奶奶形象的特点和作用。3.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教法与学法诵读法、讲授法、读写结合法,“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等多种训练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师的行为学生的行为教学资源设计意图与分析一、创设情境,引出“月迹”导语:同学们,猜猜看,谜底是什么?出示谜语: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变两只角。有时像只圆盘

3、,有时像把镰刀,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我们学过很多关于月的名句,看谁记得多。“少年不识愁滋味”观看课件展示的谜语,猜答案。说说学过的或积累的有关月亮的诗句。课件展示谜语和诗句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揭示本节课题。像你们这样的少年眼里的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文章,看看小孩子眼里的月亮又是什么样的。二、自学成果展示 课件展示1.音汉互写。2.走进作者。1、检查预习效果。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请学生上黑板写拼音或汉字。2、介绍作者的有关信息。齐读作者简介。课件展示,学生板书使学

4、生加强字词的积累,务实基础,了解作者。三、走近文本,感知“月迹” 1.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默读、朗读、同桌轮读等)阅读全文。完成三个任务:⑴概括内容: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一件什么事情?  ⑵文中的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的踪迹?请勾画出来。  ⑶地方不同,月亮的特点不同,孩子们的心情又分别有什么变化?  读课文,列提纲。学生回答,其余同学可作补充。学生板书概括内容:时间:“中秋的夜里”地点:“中堂里”——“院子里”——“院子外”人物:奶奶、我和弟妹;事情:...寻月亮....思考并回答,其

5、余同学可作补充。明确写作思路: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中见月——河滩议月;或概括为:盼月——看月——寻月——议月。(只要扣住内容,其他概括方式亦可。)  ⑵学生边读边梳理出在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期待——失望——羡慕——小心——惊喜——满足。课件展示培养自读能力,学会归纳课文,让学生学会自己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体会孩子们的情感变化,梳理出本文的情感线索。四、与文对话,品味“月迹”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由。2.教师指导学生从

6、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展开探究,①找——1.学生自主学习。2.各小组内部交流成果,知识共享,合作探究。3.交流成果,小组代表交流发言。例:第5自然段,“满满”课件展示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及审美情趣。和问题相关的语句;②分——联系上下文及生活体验,分析、综合;③结——归纳认识,得出结论;④问——提出疑难。教师边引导学生品味,边指导朗读。写月亮的圆;“玉玉的,银银的”写月光亮如玉般温润,如银般灿烂,两个名词作形容词,也是一种比喻;“粗粗”写桂树的壮;“疏疏的”写枝叶不是很繁茂,银银的月光从枝叶缝隙里穿出,影影绰绰,幽静柔美;“

7、累累”形象地写出了花朵的多。使用叠词,写出了月光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也符合儿童语言的特色。  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多观察,多思考的能力。五、师生对话,探究“月迹”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⑴课文开头写“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而结尾却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这是为什么?⑵为什么说“月亮是每个人的”?⑶“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句话怎么理解?(4)为什么文章要以“月迹”为标题?教师

8、小结 速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成果。 课件展示让学生由点到面,进而掌握方法。六、质疑问难,反思“月迹”读完本文,我们最深切的感受是: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美。那课文中的“美”你有没有完全读懂?经过刚才思维的碰撞,你有没有发现新的疑问? 教师点评学生质疑问题:关于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有人认为没起到什么重要作用,可以去掉;有人则认为,奶奶这个人物有着特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