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08390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8
《案例分析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彷彿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
2、必有邪!——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 世间最宝贵者为生命,但钟情至极,生者可甘为情死;人之最后“解脱”为死亡,但情之笃切,却可使人重返尘寰。可见“情”的力量是何等巨大!汤显祖曾屡次描述“情”的这种巨大力量。人,在情的驱使下会创造奇迹,在情的感召下会不能自已。总之,不论是对“情”的地位还是力量,汤显祖的评价都是空前的。汤显祖所谓的“情”,是在封建统治者所谓的“天理”、伦理之外的人类的自然情感,他与李贽所谓的在“闻见道理”之外的“童心”是完全一致的。作为一个剧作家,汤显祖是把抒写这种为礼教所不容的“情
3、”作为自己的创作职责的。理学家一向贬斥“情”,而汤显祖的回答是:“诸公所言者性,我所言者情也。”他的《牡丹亭》,被后人誉为“搜抉灵根,掀倒情窟”之作,而他在剧中讴歌的正是真挚的爱情对理学的禁欲主义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伦理的冲决。光照千秋的杜丽娘的形象,充分体现了被汤显祖作为文学核心的“情”的时代特征。然而,汤显祖的文学思想亦与李贽有所不同。这首先表现在:二人虽都主张文学要描写世俗的自然情感,但在创作过程中,李贽强调本心的直接发露,而汤显祖则强调作家的艺术经营与灵感。他认为,文学虽然表现“情”,但情感
4、的艺术表现并不等于情绪的自然发泄,它是一种细致精微的精神劳动,“必参极天人微窈,世故物情,变化无余,乃可精洞弘丽,成一家言”(《答张梦泽》)。而文学构思之妙,又往往表现为一种灵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