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病”与“死”

鲁迅的“病”与“死”

ID:19920366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7

鲁迅的“病”与“死”_第1页
鲁迅的“病”与“死”_第2页
鲁迅的“病”与“死”_第3页
资源描述:

《鲁迅的“病”与“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鲁迅的“病”与“死”作为现代文学史与思想史上一位特立独行的大家,鲁迅受人崇仰最多,也议论最多。 鲁迅的早逝并未如其所愿的“埋掉,拉倒”,也并非如日本学者竹内好所谓的以死解救 了对立,消泯了论争(《鲁迅》第8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11月版)。实际上,后世 学人在慨然而生“千古文章未尽才”的浩叹之时,对其生前身后的命运也一直有“是非 蜂起”的论争与猜测。作为鲁迅的后人,周海婴的新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以大量亲闻 亲见的一手资料,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隐情,破解了一些困扰鲁迅研究的历史谜团, 意义甚殊。因为,这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史料问题(周海婴在资料

2、方面自然具有独特 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事实”的揭示与如何揭示本身就包含着“求是”亦即真理求 索的严肃意义。比如鲁迅“今天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的题目,就需要思想的勇气。 在我看来,周著更重要的价值就体现在一种“抛弃顾虑”、大胆直书的精神,也正是在 这一点上,周海婴真正承续了乃父最基本,也最可贵的精神原则。但同时,我们亦须注 意,秉笔直书虽然是历史书写的一个最重要的要求和原则,但它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完备 的事实考证。而且,事实也不等于结论,必须经过严密的逻辑分析与论证过程,否则, 即使列举很多的事实,也可能得出有偏差的结论。如果求全责备的话,我觉得

3、周著的些 许欠缺就在于个别地方的“大胆假设”似乎多于“小心求证”。比如在对鲁迅之死的解 释上,认为给鲁迅看病的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有谋害的嫌疑就显得思虑不周,情感臆测 的成分大于事实分析。不过应该看到,著者毕竟不是学者,其“抛弃顾虑”的“实事实 说”的勇气,表明只是“怀疑”,“以为否定不容易,肯定也难寻佐证”的坦诚,已殊 为不易。周海婴根据个人的意愿来回忆往事,书写自己心目中的鲁迅,罅漏难免,他人 可以批评,却没有权利苛责。因而,本文只算是对周著的一种补充和发挥。  鲁迅的猝然而去是许多人所意料不及的,这甚至也包括鲁迅本人。在耳闻目睹了多次 打着民主

4、、共和旗号的“抢夺旧椅子”的革命游戏后,种种漂亮名头下的黑暗现实使鲁 迅对中国社会有了更为深切的观察,也使得他对中国未来充满了深刻的悲观。但鲁迅之 为鲁迅,就在于以悲观的勇气否定了虚妄的“黄金世界”后,又同样以一种深沉的勇气 来承担和挑战心内心外的死亡与幽暗。所谓“自家有病自家知”,学过医的鲁迅对自己 严重的病情当然更应该有所了解。但那种“反抗绝望”的亢奋心态与刚毅气质在很大程 度上影响了鲁迅对自己病情的看法。早在1934年,社会上就风传过鲁迅患重性脑膜炎的 消息,鲁迅戏拟一诗作为答复:“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谣言虽然是谣 言,但鲁迅嘲

5、弄性的反击却的确洋溢着一种战斗的乐观气息。因之,到了1936年,鲁迅 在自己的日记中已不断出现“发热”的危险记录,而史沫特莱请来的美国肺病专家邓恩 医生又确诊其病情严重后(“倘是欧洲人,则在五年前已经死掉”云云),鲁迅虽然“受 了些影响”,但又“不怎么介意”,再加之医生又有“拖得巧妙,再活一二十年也可以 ”的话,他反而增强了医生所誉的“最能抵抗疾病”的信心。所以当茅盾、增田涉等几 位朋友看望他时,鲁迅是笑着将自己的X光片指给他们看,一面还不免将美国医生赞誉 的话得意地重复一番。鲁迅在病逝前所写的《死》,被许多人惊叹为先知的绝唱,但如 仔细品味就可以

6、发现,这篇文章其实充满了惯常的冷嘲热讽,那种幽默与乐观洋溢可见 。这种“乐观”并非超然于死的“达观”,正如鲁迅的自我调侃:还“未曾炼到‘心如 古井’”的地步。鲁迅在文末也说:“这些大约并不是真的要死之前的情形,真的要死 ,是连这些想头也未必有的。”换言之,如果真的意识到死亡,恐怕写不出这样乐观、 从容的文章来,可惜人们的注意力多放在戏拟的几条“遗嘱”上,而忽视了这条重要的 幕后说明。鲁迅的这种乐观似乎也感染了亲属,在给曹白的信中,许广平就把“再活一 二十年”当成了一个可信的“好消息”。也许正是这种乐观,鲁迅的忽然去世就让人难 以接受,也在亲人们的心

7、头“始终存有一团排解不去的迷雾”。  就像周作人在爱女若子死后对日本医生痛加指责一样,怀疑医生误诊的情感是可以理 解的,但如果就此认为是谋害就有些过头了。周书提到,日本医学界的泉彪之助先生后 来专程到上海鲁迅纪念馆查阅资料,做出了支持须藤医生的结论,这就否定了周建人在 1949年《人民日报》上的公开质疑。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怀疑呢?其实,诊断、用药 这些医疗上的怀疑,最终都归结到了对须藤这个人的怀疑上,理由是有人说须藤是日本 在乡军人团体“乌龙会”的副会长。姑且不论这个“听说”来的故事是否和有关内山完 造是日本间谍、“皇军”猎犬的传言一样可靠,鲁迅

8、在犹豫后还坚持“叫他看下去”, 可见对其是极为信任的。在《死》一文中,鲁迅称其为“前辈”,“又极熟识,肯说话 ”,既可看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