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

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

ID:20376901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_第1页
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_第2页
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_第3页
资源描述:

《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

2、第1... 回首百年,作为20世纪中国的代表,鲁迅给我们留下的最为珍贵的思想遗产就是“失败”。鲁迅之为鲁迅,其最为令人瞩目之处,也无非就是: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就前者而言,“失败的鲁迅”正是鲁迅的成功。在中国美学的历程中,假如将曹雪芹比喻为补天的女娲,将王国维比喻为逐日的夸父,那么鲁迅就应该是“怒触不周山”的共工。作为一个事先预知自己必败的美学斗士,既然无法与新世界共生,那么就与旧世界共亡。这,就是鲁迅!也有学者说,假如将曹雪芹、王国维称之为悲剧英雄,是在毁灭中造就悲剧,那么就只能将鲁迅称之为后悲剧英雄,是在悲剧后

3、承受毁灭,尽管毫无希望、毫无回报但是却仍旧没有任何怨言地承担起毁灭后的全部重量,并且在无价值中承担无价值这一历史重负。而鲁迅的来自心灵黑暗在场者的声音的全部意义,恰恰也就在这里。就后者而言,“鲁迅的失败”则意味着鲁迅的失误。面对无可救药的旧世界,鲁迅采取的仍旧是旧世界的斗争方式即诅咒的方式、仇恨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方式。这样一来,旧世界的不可救药同时也就成为鲁迅自身的不可救药。结果,鲁迅自己就成为旧世界本身。这最终导致了鲁迅的自我分裂:超人的鲁迅批判庸众的鲁迅,启蒙的鲁迅批判被启蒙的鲁迅,总之是这一半的鲁迅对于另外一半鲁迅的批判。然而,“失败的

4、鲁迅”无疑是历史的赋予,但是“鲁迅的失败”却是鲁迅自己的选择。因此,“失败的鲁迅”无法超越,但是“鲁迅的失败”却必须超越。显然,只有面对鲁迅的失败才能真正理解鲁迅,也只有尽快走出鲁迅的失败才能在王国维之后真正开启未来。遗憾的是,对于鲁迅的失败(以及鲁迅的失败给20世纪中国带来的极大伤害)人们却始终三缄其口。而且,鲁迅的失败在人们的眼中偏偏正是鲁迅的“成功”。人们津津乐道他的成功,却心照不宣地不去言及他的失败。然而鲁迅的失败却并不因为人们的讳莫如深就不复存在。最为触目惊心的是,他批判国民性,但是国民性却没有因为他的批判而出现丝毫的颓败,这无疑意

5、味着鲁迅的失败;而在鲁迅身后,更甚至出现“文革”这样的整体的国民性颓败,这残酷地说明,鲁迅的失败在他死后竟然还在无休无止地继续。在上节中我已经指出,意识到要从灵魂的维度切入,这是王国维、鲁迅对于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最大贡献。而直面个体生命的痛苦、直面绝望,则使得鲁迅的来自心灵黑暗的在场者的声音成为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最强音。真正的人性深度借助灵魂维度的开掘而得以开掘。然而,成也绝望,败也绝望,事实上,鲁迅最终并未能将绝望进行到底,这就如他自己所说的:我终于不能证实“唯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这从他的不敢以绝望示人,以及许广平介绍的他自己虽然绝望但是

6、却又希望给青年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中即可看出。在晚期,犹如王国维的从“忧生”转向了“忧世”,他甚至逃入启蒙者的阵营或政治反抗者的联盟,希图寻找绝望之外的替代品来消解绝望,这难免给人以因为绝望而聊以启蒙的误解。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在鲁迅的心灵中从来不曾纠缠过“陀氏”的困惑,而是既然不能在虚无世界中逍遥,就干脆让自己成为一块石头,冷眼、铁血、阴毒、玩玩、走走、以及“对于呻吟、叹息、哭泣、哀求无须吃惊”。但是,其中的根据究竟何在?鲁迅说:“我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憎恶他,想除去他,而不能。”为什么明知“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甚至

7、称许广平只有“小毒”而自己却有“巨毒”)却不能“除去”?而且,必须诘问的是,“想除去他,而不能”,就是不“除去”的理由了吗?鲁迅说:“于是我就在这个地方停住,没有能够走到天国去。”可是,这样一来,以扛起“黑暗的闸门”著称的鲁迅是否会变成另外一座“黑暗的闸门”呢?更为重要的是,鲁迅只意识到灵魂的维度,却没有意识到信仰的高度。他没有能够为自身的生存、为直面个体生命的痛苦、直面绝望找到一个更高的理由,没有能够走向信仰,最终也就没有能够走得更远。同样,鲁迅确实来到了客西马尼园的入口处,但也仅仅是来到了客西马尼园的入口处。他没有能够在绝望中找到真正的灵

8、魂皈依,也没有能够在虚无中坚信意义、在绝望中固守希望。他的来自心灵黑暗的在场者的声音,只是为绝望而绝望的声音。就是这样,鲁迅与“信仰启蒙”这样一个20世纪的思想的制高点失之交臂。也因此,为绝望而绝望所导致的美学就不是爱的美学而是仇恨美学。绝望之为绝望,其原由或者是因为太爱人了,或者是因为太不爱人了。为信仰而绝望无疑属于前者,为绝望而绝望却必然属于后者。我们看到,鲁迅思想的起点开始于反对“吃人”,那必然的归宿显然就应该是提倡“爱人”,但是鲁迅却没有这样做。尽管表面上他也强调爱,例如他和许寿裳都认为:“我们民族最缺乏的是诚与爱”,例如他自陈“我现

9、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例如他甚至疾呼觉醒的人要“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疾呼“革命的爱在大众”,疾呼“创作总根于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