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识记与理解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识记与理解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

ID:51905119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8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识记与理解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_第1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识记与理解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_第2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识记与理解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_第3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识记与理解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_第4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识记与理解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识记与理解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评价目标】  1.识记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结构。  2.理解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3.结合实例说明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能根据实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态度的实质及结构  态度的实质: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第一,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

2、身。第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第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的结构: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2、品德的实质及结构  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理解这一定义时,应把握下面几点: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

3、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  品德的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3、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二者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但是,态度和品德这两个概念也有区别:  第一,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能被称之为品德。  二、理解部分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评价目标】  1.识记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结构

4、。  2.理解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  3.结合实例说明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能根据实情况选择和应用有效方法来促进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态度的实质及结构  态度的实质: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第一,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第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第三

5、,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的结构: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2、品德的实质及结构  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理解这一定义时,应把握下面几点: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  品德的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6、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3、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二者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但是,态度和品德这两个概念也有区别:  第一,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能被称之为品德。  二、理解部分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

7、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

8、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因此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即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则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他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