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内涵和模板设计探究

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内涵和模板设计探究

ID:5188486

大小:40.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2-05

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内涵和模板设计探究_第1页
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内涵和模板设计探究_第2页
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内涵和模板设计探究_第3页
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内涵和模板设计探究_第4页
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内涵和模板设计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内涵和模板设计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成果认证单元内涵和模板设计探究  【摘要】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通常称为“学分银行”制度,是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确了学分认证主要要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的概念界定和划分原则,并以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的学习成果互认为例,阐述了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时可能存在的关系,设计了学习成果认证单元模板,最后举例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诠释。【关键词】学分银行;学习成果认证;认证单元;模板【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8x(2014)01—0053—0618随

2、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有效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与衔接,逐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题之一。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通常称为“学分银行”制度,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沟通与衔接的有效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的发展目标,对“学分银行”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为目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学习成果认证是依据学习成果框架,对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核定、评价和认可

3、,是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的基本前提。而开展学习成果认证工作首先要明确学习成果认证单元是什么、认证单元如何划分、如何确定等关键问题,这也是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的必要环节。一、研究现状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是学分银行建设工作的基本内容,随着“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对学习成果认证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英国、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已经存在一系列对个人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和转换的方式,对“学分银行”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践探索,国内“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则还处于试验阶段。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现阶段,对学习成果的认证主要有

4、三种取向:第一,机构取向。只要某机构有权开展教学和颁授证书,是合法的、程序规范的,学生参与其开设的课程学习,学习成果就可以得到认证。第二,课程取向。只要某类或某项课程经过了核准或授权,参与该项课程学习所获得的成果就能得到认证。第三,考试取向。关注学习的内容和结果,只要符合报考资格,参加考试后获得的合格证明文件都可以作为认证的依据[1]。18学习成果的来源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正规教育体系中的学历教育学习成果。正规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固定机构或场所由专职教学人员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学习成果通过毕业证书或者学分的形式

5、表现出来。第二类是非正规教育体系中的非学历培训学习成果。非正规教育是对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以外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统称,它通常是一种有明确的学习对象及学习目的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如各种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学习成果通过培训证书或资格证书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三类是非正式教育体系的无定式学习成果。非正式教育区别于以上两类教育,它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时间或学习辅导,大多是伴随学习者的生活、工作而产生的随意性的学习。如工作场所、交谈、图书馆等环境,其成果形式表现为经验、能力等。此外,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业内已经对学习成果的认证工作进行了很多

6、研究,如学习成果互认与转换的可行性研究,学习成果认证的意义、机制、模式、过程、方法与工具等的研究,院校之间的学习成果互认研究,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定研究等[2][3][4][5][6]。但“学分银行”制度在世界范围内也还是一个新事物,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比如学习成果认证的规则、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的内涵及划分、学习成果认定标准等等。18二、学习成果框架及认证要素1.学习成果框架教育资格框架或资历框架是将学习成果进行层级划分的依据,是开展学分认证、积累与转化的基本参照体系。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欧盟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特区先后提出了

7、自己的资历框架,包括资历等级结构、技能要求和实施措施等。有学者通过对多个国家(地区)教育资历框架的比较提出,虽然各个国家(地区)的教育资历框架有着很多不同,但也有共同点。首先,资历框架是对先前学习经历的认可。资历框架不只局限于学历和培训所取得的资历,也包括从业人员在岗位上积累的技能、知识和相关工作经验,通过各行业“过往资历认可”机制认可而获取的资历。其次,资历框架是学分累积和转移系统的构建。资历框架下的学分累积及转移制度可灵活地配合个人需要,减少重复学习,方便从业人员系统地累积不同课程的学习及培训学分,再把累积到的学分转换成认可的资历[7]

8、。18目前,“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在国家层面上,还是在地方层面上,都尚未建立起关于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的基准框架或资历框架,对学习成果的划分也没有统一的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