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87514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5
《商丘市面上农田除涝存在问题研究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商丘市面上农田除涝存在问题研究和对策 摘要:商丘是一个平原农业大市,是河南省的粮食主产区。历史上多次出现夏秋涝灾,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粮食产量的增长,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和当地实际,分析了该市面上农田排涝工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加以剖析,提出了较为合理可行的治理对策,对今后除涝工程建设和预防涝灾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农田除涝减灾问题分析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S727文献标识码:A商丘市地处豫东平原,辖六县两区一市,总人口828.3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83万人,耕地面积1080万亩
2、,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年粮食产量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强,是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主产区,秋粮生产在全年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726.7毫米,区域分布和年内分配不均,间际间变化大,冬春旱易,夏秋易涝。截止2009年底,全市低洼易涝面积318.39万亩,达不到五年一遇治理标准的仍有156.4万亩,夏秋涝灾成为制约秋粮生产的主要因素。1商丘市除涝工作取得的成绩6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除涝工作。上世纪,商丘市经历了从五十年代初期、六十年代初期、七十年代三个除涝建设高潮,确立了“以排为主,蓄排结合”的
3、治理方针,治理低洼易涝面积282.61万亩,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排水体系。特别是2003年以来,商丘市政府一直把农田排涝工程建设和病毁桥梁修复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确立了“两通一排(沟通、路通、低洼易涝地积水能够及时排出)”的治理方针,解决灌排体系中的卡脖子工程,逐年解决全市面上农田的内涝和水围村庄问题。截止2009年底,全市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295.65万亩。仅2009年防洪排涝减灾工程建设中,全市治理低洼易涝面积达254.47万亩,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农田抵御涝灾的能力。2商丘市除涝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4、分析虽然长期以来,商丘市在农田除涝工程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全市低洼易涝面积基数较大,气候特性的影响,以及投入、建设、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2.1沟渠配套体系不完善6一是沟渠排水不畅。一些斗农沟由于长时间没有治理,淤积比较严重,有的甚至是断头沟;农民为方便生产在沟上填堵路坝,影响田间排水。二是桥涵等建筑物缺口较大,配套率低。三是排水体系被打乱。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省公路干线和高速路的相继建设,农村村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打乱了原有的排水体系,大量排水沟被填平或堵塞,遇涝
5、积水不能顺利排出。四是全市还没有专门的排水泵站。该市排水体系全部为自流排水,还没有建设专门的抽水排水区。2.2除涝工程标准低一是部分排水沟的断面达不到排水要求,斗农桥涵数量达不到配套标准,达不到5年一遇的除涝标准。二是一些排水沟多年失于疏浚,淤堵严重,影响了排水速度。三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低洼易涝地未得到治理,边远地区还存在治理死角,这些农田的排涝标准更低。2.3缺少除涝工程规划目前,全市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关于农田排涝方面的治理规划,或针对面上农田排涝方面的应急预案。这样,就造成了治理无序,遇涝无策,哪儿涝治哪儿,
6、排涝工作比较盲目性的局面。2.4除涝工程管理不善水利工程管理一直是水利管理方面的老大难问题,在除涝工程管理方面更加突出。一是除涝工程的投资主体多为群众、乡镇和村集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这些工程应归农户、村集体或乡镇管理。但是,长期以来,管护责任不明确或不落实,加之面上工程量大、面广且分散,有的还跨行6政区域,给工程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二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加大了面上除涝工程的管理难度。由于面上除涝工程经费不足,且也没有必要在每户地头上都建设配套桥涵,而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使农民为方便生产随意
7、把排水沟填平,形成路坝,却很少有人过问。三是排涝工程的管理一直没有管护经费,有些工程虽然明确了管护人,但由于管护经费得不到落实,管护也是形同虚设。3治理对策3.1因地制宜,编制全市除涝工程治理规划一要搞好普查,摸清家底。市、县水利部门要认真进行一次除涝工程现状普查,摸清现有工程现状,包括斗农沟的数量,淤积程度,桥涵的数量,损坏程度,需新建和维修的数量等,为制定规划打好基础。二是依据普查,做好规划。要在普查的基础上,县级水利主管部门以县为单位把全县的低洼易涝地进行分区,并做好治理规划。规划要本着“集中联片,分期
8、治理,整体推进”的原则,以疏挖斗农沟,修建桥涵,清理堵水路坝,打通排水通路为重点,力求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3.2多方筹资,确保除涝工程建设的投入6除涝工程建设是一项工程量大、范围广、较分散、投资大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建设资金作保障。目前,在不能完全依靠国家投资建设的情况下,要采取国家、地方、群众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办法进行建设。通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带动受益群众投资建设除涝工程的积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