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doc

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doc

ID:51855404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7

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doc_第1页
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doc_第2页
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doc_第3页
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doc_第4页
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重要作用。传统德育主要是通过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班会课等显性德育课程来实施。在如今经济全球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网络普及化的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变得复杂化。仅仅依靠传统的显性德育课程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要提高德育实效,学校德育应从单一的道德知识灌输向灵活多样的注重情感体验的模式转变,隐性德育课程以它在德育中的优势日益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校园文化本身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潜

2、移默化的重要影响。因此,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提高德育效果具有切实的意义。一、隐性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同是隐性课程和德育课程的下位概念,是隐性课程和德育课程的交集。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家、社会学家杰克逊的著作《课堂生活》首次明确提出了“隐性课程”。杰克逊认为,学生不仅从学校生活中学到文化知识,而且从学校的章程制度、活动等非学术课程中获得价值、态度、动机和心理上的成长,他把这种“非正式的、潜在的一部分的、暗默的文化传递”称为隐性课程(HiddenCurriculum)。“隐性课程”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又称“隐蔽课程”“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

3、等。作为广义的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隐性课程是相对于学校显性课程(也称为常规课程或正规课程)而言的一个概念,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它在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又是学校经验中常规的、有效的一部分”,它“也许被看作是泛泛而随意的,隐含的或根本不被承认的”。“这一术语是描述那些构成学生进行非学术性的,无法评定的学习活动的各种影响。”也就是指学校教育中除了正规课程以外的,其他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因素。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它具有非计划性和内隐性、潜在性和无意识性、持久性和稳定性等特点。由于隐

4、性课程从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性的影响,隐性课程和德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德育课、公民课、班会课等显性德育课程不同,它没有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计划等要求,不是学科意义上的课程,它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其获得良好品德经验的教育因素。学校德育课程中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直接和显性课程的地方,就有隐性德育课程存在。相对于显性德育课程而言,它具有如下特点:6第一,从影响方式上讲,隐性德育课程主要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渗透的方式影响学生的。隐性德育课程潜在地隐

5、含在各种显性教育背后,渗透在各种学习活动、环境氛围之中,使学生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接受各种载体的隐含影响。第二,从发生机制上讲,隐性德育课程是通过学生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显性德育课程具有明显的传递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而意识形态总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隐性德育课程能绕开学生的意识障碍,使学生无意识地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这样的教育往往具有更良好的效果和更深刻的影响。第三,隐性德育课程是非学术性的,是指那些正式课程以外的、无法评定其结果但又确实会对学生道德成长发生影响的各种教育活动。第四,从影响结果来看

6、,隐性德育课程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同时也是难以预料的,对学生品德的发展可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起消极的阻碍作用。二、中小学校园文化及其隐性德育功能(一)中小学校园文化的概念及特点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成员认同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学校风气、校园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综合。它以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活动,几乎全方位地反映了校园生活并渗透于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中小

7、学阶段的学生大脑结构和功能发展迅速,主动性、独立性、选择性、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心理发展仍不成熟,这一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对他们加强品德培养的重要性。校园文化不仅是学生接受系统的知识文化教育,更是接受行为规范教育、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中小学校园文化是指在中小学校特定的育人环境中,在长期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教职工、学生所认同的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学原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因素。中小学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办学灵魂和独有的精神财富,它蕴藏在学校教育系统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

8、响着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活动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及学校生活样式。校园文化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