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837873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6
《“比例尺的意义”教学有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比例尺的意义”教学有感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000米。请你在纸上画一条线段来表示这一段距离,好吗?生:好的。(学生在纸上画了一条线段。)师:请问你画了多长的线段?生1:我画了2厘米长的线段。生2:我画了4厘米长的线段。师:同学们画的线段长度和实际的距离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我们把实际的距离叫做“实际距离”(2000米),把同学们画在纸上的距离叫做“图上距离”(2厘米,4厘米)。师:同学们,你所画的距离和实际的距离有什么关系?生:缩小了100000倍。生:缩小了50000倍。师:请问
2、你们所画的线段一样长吗?为什么?生:因为缩小的倍数不一样。师:也就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不一样。请你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学生写出了不同的答案。(1:100000,2:200000,)(1:50000,4:200000)师:你怎么想到1:100000,1:50000的?和后面的答案有什么联系?生:把后面的比化简了就是前面的答案。表示图上距离1倍,实际距离4扩大了100000倍。师:为了说明你所画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大小情况,有必要在图上加以注明。请同学们在所画的线段旁注明你所画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
3、比。师:我们把这个比叫做所画示意图的比例尺。生活中,你看到过比例尺吗?请你来展示有比例尺的资料。(学生展示地图、工程图等等)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比例尺的认识。生:……教学反思:1、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没有随着新知识的学习而降低,始终很高涨。学生的参与度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较深刻,对概念的把握准确而灵活。2、当学生对概念深刻理解后,学生的学习愉快而积极,对于比例尺的求法也多种多样,我不拘泥于教材中所讲到的方法,而是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和方法去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只是对写法上加以指导和矫正。教
4、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以人为本,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精神呢?反思这教学环节的设计,有了以下感受:一、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要自然融合这个教学片段,是按这样的思路展开的,开始,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画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注重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已有数学知识和新学知识的融合,让学生研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进而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意义,。达到了旧知到新知的自然过渡,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4实际距离缩小后画在图上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何上升到比例尺这一新知识
5、中来呢?首先,请同学们分析所画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学生自然启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缩小了一定的倍数”,此时,我提问“为什么所画的图上距离不一样呢?”,通过让同学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点明这个比就是今天要学的比例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缩小几倍、比的意义”为纽带,把原有的生活经验“缩小后画在图上”和新知识“比例尺的意义”进行了融汇贯通,做到了三者之间的自然融合。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
6、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想,这一过程也就是生活经验和新旧数学知识的融合过程,融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建构,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和学习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二、教师的点拨与讲解要适时适度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如何充当好这一角色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合作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教学中,由简单的画图到具体分析画图的思维过程,当同学们对生活问题数学化后,比例尺意义的揭示已是“万事
7、具备,只欠东风”了,此时,教师的讲解成为必然。学生的学习因为教师适时的讲解有了自然过渡,实现了学生认知的和谐发展。当然,教师的讲解和点拨还应是适度的。课堂上教师只是配角,他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服务的,因此,教师的提问与讲解应具有启发性。在请同学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时4,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答案所展示的思维水平又是不同的,如:1:100000,1:50000。这样的提问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深层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答案,教师不必讲明,学生自会解说,从而揭示比例尺的意义。这样的启发与讲解注重了学
8、生的个别差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了全体学生的主动发展。三、学生的理解要肯定和评价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既要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教学中我循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在写比例尺时,学生中出现了多种求法,此时,我和学生在认真倾听学生讲解的同时,对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与评价,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