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唱会歌”和“会唱歌”.doc

谈“唱会歌”和“会唱歌”.doc

ID:51795254

大小:39.4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5

谈“唱会歌”和“会唱歌”.doc_第1页
谈“唱会歌”和“会唱歌”.doc_第2页
谈“唱会歌”和“会唱歌”.doc_第3页
谈“唱会歌”和“会唱歌”.doc_第4页
谈“唱会歌”和“会唱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唱会歌”和“会唱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唱会歌”和“会唱歌”【摘要】从“唱会歌”到“会唱歌”是一个唱准到唱美的学习过程。会唱歌:是指在“唱会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会在一定演唱技巧的支持下,能用声音的变化表现歌曲的不同情感。每一个音乐作品的主旋律都是由两大因素组成,一个是“音”,即广义上理解的由不同音高按不同节奏组合而成的旋律。另一个就是“情”。音和情恰如其分地融合交织后呈现出来的,才是完美的主旋律。然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将各种技能技巧渗透在每一次引导学生“唱会歌”的学习过程中。【关键词】小学音乐;会唱歌;教学思考【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

2、8-0197-022010年,上海某区开展了中小学歌唱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其主题为“学唱歌、会唱歌、爱唱歌”。这一主题名称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什么叫“会唱歌”?它和“唱会歌”有什么区别?如何培养会唱歌的孩子?1两者之间的区别记得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歌唱,要做到声有色,诉有情,曲有韵。”笔者认为,从“唱会歌”到“会唱歌”是一个唱准到唱美的学习过程。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说,前者是一个暂时的小目标,而后者却是一个长远的大目标。唱会歌:是指在某一单位课时内,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唱准确一首歌曲的音准、节奏、歌词,把握其基本速度和大致的音乐风格。会唱歌:是指在“唱会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会在一定演唱

3、技巧的支持下,能用声音的变化表现歌曲的不同情感。唱悲,能使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唱喜,能使千里老幼喜跃振舞,弗不自禁。然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将各种技能技巧渗透在每一次引导学生“唱会歌”的学习过程中。因此,两者虽然有区别,但却是密不可分的。2如何培养“会唱歌”的孩子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三至六年级学段“演唱”的标准要求: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标准中“有表情地”一词,就已经明确了歌唱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从“唱会歌”走向“会唱歌”。我们每天都在教孩子们唱歌,但经常听老师们说:“唱唱会很简单

4、,唱得美就不容易了。”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很多老师都会有同感。所以,怎样培养学生有表现地歌唱,把歌唱得美,是我们要追求的一个大目标。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为《情感亦是主旋律》。我认为,每一个音乐作品的主旋律都是由两大因素组成,一个是“音”,即广义上理解的由不同音高按不同节奏组合而成的旋律。另一个就是“情”。音和情恰如其分地融合交织后呈现出来的,才是完美的主旋律。怎样才能完美演绎这样的主旋律呢?我总结出了两大关键,供各位同仁参考!关键之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吴斌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是听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很多老师都很认同这句话。对啊,流行歌曲满大街播,学生听听就都会了。因此,大部分老师

5、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都选择让学生去聆听音乐。的确,都说音乐学习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音乐的体验离不开一个“听”字。但是,怎么听才能悟出情,唱出情呢?(1)听前恰当引。听前恰当引是指聆听之前通过提问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关注音乐要素。例:浙江省音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教研活动上,某一男老师上二声部歌曲《红蜻蜓》,他把两个声部的旋律起伏形象地比喻成两只蜻蜓的飞行路线。在其中一次聆听之前这样提问:“同学们听,这两只蜻蜓是在进行飞行比赛呢?还是在悠闲地嬉戏玩耍?”这样一个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聆听时去关注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从三拍子的韵律中去感受红蜻蜓悠闲嬉戏的场景,是一种有效地音乐体验。(2)听时适当

6、动。听时适当动,引领学生感知音乐要素。此时“动”的主体并不固定,或师动、或生动、或师生互动。根据教材不同,“动”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从“师动”到“生动”再到“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例1:二声部歌曲《钟声叮叮当》教学课例高声部教学时,首先请学生边听边跟着老师画一画旋律线,让学生体验旋律起伏的规律性,并总结出起伏大的旋律,需要充足的呼吸去支持,从而引导学生演唱时能准确换气。师:“同学们,小钟的歌声好像什么呀?这连绵起伏的音乐小山有什么规律吗?如果在上高山之前我们能换一口气唱,歌声一定会更动听!”结合线条,恰当提问,引领学生运用平稳的呼吸自如歌唱。低声部教学则采用

7、了另一种方式。请学生边听边做撞钟的动作,通过一高一低两个不同方位的动作,引导学生体验出“1”和低音的“5”两个音高的对比变化,对把握音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例2: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课例在歌曲教学《小溪流水响叮咚》时,首先请学生听师边范唱边画线条,讨论线条有什么变化?接着请学生边听边自己动手画一画,这种线条的变化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再听再体验,是什么神奇的音乐符号让音乐变得连贯、抒情了?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