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784995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5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今天我的说课篇目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下面我将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它是田园诗派第一人陶渊明辞官归隐时写下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迷途折回”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了农村的自然风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全诗情景交融、淡远潇洒、韵律悠扬、语言优美。这首辞体抒情诗,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高峰。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归
2、去来兮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该单元共四篇课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汉魏晋时期在散文创作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去来兮辞》作为这一单元的最后一篇作品,以清新淳朴的田园气息,率真超脱的精神面貌,淡远潇洒的文学风格,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千百年来,传诵不绝。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辞的文体特点。B疏通文句,归纳本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C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作者在述志中流露
3、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4、教学重点与难点体会作者流露出的复杂情感,领悟作者的隐逸情怀。二、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1)自读法。《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本单元其他篇目,它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因此,这堂课可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学生大多能得到陶渊明是个高风亮节的文人,作者乐于田园的隐居生活等结论,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3)诵读法。古文,必须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出一种古文的语感,尤其是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使用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介绍文体,归纳重点文学常识时,直接的投影展示,便于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点。 2、学法(1)预习法。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
5、容多,不经预习直接听课,学生很可能会不知老师所云者何,听课效果大打折扣。反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听课时对文章重难点的把握就会事半功倍。 (2)自读法。“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文言文,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读懂文言文。《归去来兮辞》表情达意,笔到意随,音韵和谐,文辞流畅,天然无饰,便于学生理解品读。借此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再好不过了。 3(3)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针对文章内涵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二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6、一)导入: 以筝曲《渔舟唱晚》引入课堂。提问:听这首古筝曲,你认为它讲述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安逸闲适,没有世俗纷扰的生活。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渴望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我们熟知的散文《桃花源记》、诗歌《归园田居》都是这一题材的文作,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一篇他的辞赋《归去来兮辞》。 (二)介绍文体: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
7、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 (三)通读文章,疏通词句,总结重点字词句式: 1、重要实词: 役(役使)、谏(谏正、劝止)、觞(酒杯)、策(拄着)、憩(休息)、岫(山穴)、景(太阳)、盘桓(徘徊、留恋不去)、畴(田地)、棹(划船)、窈窕(曲折幽深的样子)、行(将要)、期(至、及)、聊(姑且)。 2、重要虚词: ①五个疑问代词 : 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复驾言兮焉求(干什么) 曷不任去留(何) 胡为乎遑
8、遑欲何之(为什么) ②来:来 虚词,可当助词讲,无义。 兮: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 以:介词 (让;用;把;因为;按照;带着 ) 连词 (同 “而” ,表修饰;同 “而” ,表并列;表目的,来;才 ;因为) 而:代词(通“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