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201639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5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归去来兮辞》说课稿乐陵二中张瑞芳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走进自然”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确实,它是陶渊明先生艺术成就集大成的一篇作品。二、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
2、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据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归纳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2、学会通过意象与意境鉴赏诗歌,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诗歌蕴含的复杂的感情。这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篇诗歌音韵优美,读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喜欢。可是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意境与作者喜悦中的孤独、欣慰中的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学生就会理解的泛泛而肤浅。3、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三、教学手段及方法语文学习是老
3、师和学生双向的复杂交际活动,而不是单向的简单的认知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指导,采取了复述法、圈注法、主体思维法、情景教学法、反馈练习法、小组讨论法,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充分体现“新课标”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四、过程设计本着“教重启发诱导,学重思维感知”的教学原则,本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讲析重难点,美读课文,迁移运用五个教学环节。一)课前精心编写学案包括文言实虚词、重点文言现象的梳理。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查找资料高质量的完成。要
4、求每个学习小组整理出一到二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并提供初步答案,以供课上更深入的探讨。二)导入新课:播放羽·泉演唱的《归园田居》。三)、整体感知:用较短时间解决学案字词部分共性的问题。然后分段诵读,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完成整体感知、情感的初步体会的任务。这次诵读不能要求诵读多么到位、细节处理多么恰当,只要能把握住感情基调即可。四)、主问题探讨各小组展示问题,教师总结为一个主问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意象、意境以及由此蕴含的作者复杂矛盾的情感。并通过诵读表达出这种情感。主问题是陶渊明先生为什么辞官归隐?他归隐之后是否获得了真正的快乐?五)细
5、节感知你喜欢文章的哪些语段,说一说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从意象的选择、意境的渲染、词汇的提炼、音韵的安排等方面谈谈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指导学生深入探讨意象、意境以及由此蕴含的作者复杂矛盾的情感。并通过诵读表达出这种情感。为避免重复分析,可简单进行分配。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面向全班发言。我会将我的课堂当做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美感,体会作者高雅的情操,学生每一个发言的闪光点我都会给予充分肯定。注意:学生往往只看到作者归家的欣喜,忽略了欣喜过后的孤独与无奈,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象
6、、与学生容易忽略的词汇。例如: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其中松、菊、酒这三个意象不仅是这首诗的重点意象,也是陶渊明创作生涯中最钟情的意象,可以适当饮用陶渊明的其他诗句,帮助学生理解。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孤
7、”字多次出现,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会有很深的体会。聊、已矣乎!透出作者的壮志难酬的无奈、绝望。适当补充陶渊明写过的《咏荆轲》等表达理想的诗,帮助学生理解。并进一步加深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六)解决个别问题。总结收获与感受。七)全文诵读。一个同学读序言,全班齐读全文。八)拓展延伸。1、为陶渊明写颁奖词。2、有人认为陶渊明先生的归隐是追求自我完善的表现,有人认为是逃避现实的怯懦,你如何看待陶渊明先生的归隐?九)板书设计意象:松菊酒词汇:孤聊已矣乎情感:欣喜、欣慰孤独、无奈五、教学反思:此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抓住了文本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8、。如果能引导学生就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发现文本的意境之美、音韵之美、情感之美,在发现美的同时,总结出美之呈现的方式、技巧,那么就会有很好的课堂效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