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药用概论第一章.docx

食物药用概论第一章.docx

ID:51780851

大小:45.6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5

食物药用概论第一章.docx_第1页
食物药用概论第一章.docx_第2页
食物药用概论第一章.docx_第3页
食物药用概论第一章.docx_第4页
食物药用概论第一章.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物药用概论第一章.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食物药用概论l第一章总论——食物药用概说l一、话说药食同源l1、“药食同源”的最早缘起——神农尝百草《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l2、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创立了:F食物五味的概念;五味——辛、酸、甘、苦、咸F与五脏相关的理论;五脏——心、肺、肝、脾、肾F食物五类的划分;五谷——麦、黍、稷、稻、豆F五畜——牛、羊、彘、鸡、犬F药食配制的原则与禁忌。《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心属火苦、脾属土甘、肺属金辛、肾属水咸、

2、肝属木酸《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五味之所伤”:F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伤心F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伤肺F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伤肝F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伤脾F多食甘,则骨肉痛而发落。——伤肾l《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ü“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ü“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ü“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ü“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ü“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l《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ü“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ü“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ü“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甘补之,苦泻之”;ü

3、“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ü“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l《黄帝内经》“调食和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l五果:枣、李、栗、杏、桃五菜:葵、韭、藿、薤、葱、l3、最早的医官——“食医”&《周礼·天官·食医》——食医的职责“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醤、八珍之齐……”&《周礼》——“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礼记》——药食调配的四时运用原则“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l4、先秦古籍——《山海经》[“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梨,其叶状如荻

4、而赤华,可以已疽。”[“幼鸟,其状如凫,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l5、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共载药365种;&依药物功用和使用目的,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l6、“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白虎汤——粳米{百合鸡子黄汤——鸡蛋{黄芪建中汤——饴糖l7、《千金药方》——药王孙思邈&“食养食治”——共涉及食治原料162种;&创造了很多食治名方,提出很多食养食治原则;&“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药能怡神养

5、性以资四气”;&“君父有病,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l8、明代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几乎记载了所有人们作为食物的谷肉瓜果蔬菜种类,并列举了他们的功能作用。&同时,论述多种本草的养生食用功能。l总结B“药食同源”——传统中医的饮食养生理念中,食物不仅有提供能量、提供营养的作用,而且对维持身体健康,调整身体状态,纠正机体非正常情况,有着重要而复杂的作用。l二、话说饮食调理&《千金要方》——“食治”&特别强调——“夫为医者,当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瘥,然后命药”。l1、调和五味&辛散、咸软、甘缓、酸收、苦坚&“谨和五味,骨正筋柔,

6、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l2、三因施膳J“三因施膳”——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灵活采用相应的饮食调理措施。l3、饮食有节&节——节制,节度。要求饮食时间有规律,饮食种类要合理搭配,饮食量要严格控制。&《素问·生气通天论》——“高粱之变,足生大丁”。&《类经》(张景岳)——“高粱即膏梁,肥甘也,足,多也。厚味太过,蓄而为热,其变多生大疔”。(痈疽疔疮)l4、食无偏嗜&《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内经》——“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转为消渴

7、”。l5、少吃增寿&《博物志》(晋,张华)——“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食量控制在什么程度为宜——明代御医龚廷贤认为“食唯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寿世保元》)。l6、清淡增寿$唐代百岁道士轩辕集——“薄滋味”(1)饮食不宜过咸《生气通天论》——“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2)主张以素食为主元代养生家朱丹溪——《茹淡论》l7、饮食禁忌&《饮食须知》——贾铭“饮食藉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丛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者立兴祸患”。l三、话说“药补不如食补”&药——“毒”——寒热温凉、酸苦辛咸等。是药三分毒。&提倡—

8、—“祛邪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