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四个结合培养学生数感.doc

注重四个结合培养学生数感.doc

ID:51742097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5

注重四个结合培养学生数感.doc_第1页
注重四个结合培养学生数感.doc_第2页
注重四个结合培养学生数感.doc_第3页
注重四个结合培养学生数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注重四个结合培养学生数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注重四个结合培养学生数感【关键词】数感四个结合小学生【屮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0088-01数感是学习者对数量关系的一种感悟能力。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数感要立足于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Z上,需要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建立数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这样的数学探究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对数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时间、速度和路程》时,笔者根据学生

2、从家到学校的上学路程引出新知。(1)请查找你家到学校的大概距离,在同学之间比一比,看谁离学校近,谁远。学生在查找路程的过程中,积累了对距离的认识。(2)假设有甲乙两位同学,甲离校5千米,乙离学校50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谁先到学校?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光有距离还不能确定谁先到达目的地,这样又引出了速度的概念,进一步学习计算速度的知识。学生在探究这样的生活问题中,感受真实的学习情境,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在经历现实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形象到抽象,培养了学生对数的感悟能力。二、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培养数感新课改以来,“做数学”强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

3、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样的教学过程,能使学牛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直观认识,提高对数的理解,丰富数感。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时,笔者创设了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数字的同时,形成对数的直观、形象的感觉。首先让学生先数一数,从1数到20,对数错的同学,鼓励他再数一次,同桌或前后桌同学相互帮助。然后,让学生们拿出学习小棒,摆出15的数,看谁摆得最直观、最好认。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摆法,笔者让他们互相比较,看谁摆得好,引导他们优化自己的方法。在动手摆一摆的活动中,学生们不仅积极性很高,而口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构建了对相应的数的直观概念,形象具

4、体地理解了数,增强了数感。三、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培养数感在教学中,教师创造一种有意义的、趣味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反复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对数的感悟能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时,笔者先以牛活化的情境引出连加和连减的概念,演示式子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后,创设了一个学生探究的情境:春天到了,教师要带小朋友们去春游,现在大家要去超市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每人有20元钱,该买些什么呢?教师以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商品,让学生设计自己的购买方案,并计算要花多少钱,还余多少钱。学生们在任务的驱动下,充

5、分地展开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学习片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要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加了对数的意义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而且在应用之中充分感受数、应用数,使数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四、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发展数感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能将遇到的数学现象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述和解决,提高数学素养。而开展综合性数学探究活动,就是一种建立在学生主体之上的,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这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数学的平台,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数感。例如,在学习了厘米、米等长度知识后,笔者创设了一个开放的户外活动:带上必要的活

6、动工具,带领学生来到学校操场边的空地上,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布置探究主题:在这块空地上挖一个跳远的沙坑,请大家量出沙坑的范围,以及跳远需要的助跑跑道,然后看哪个学习小组“挖出”的沙坑最合乎实际,更好用。学生分组活动,他们先查找资料,得出沙坑的尺寸、跑道的长度,然示用皮尺在空地上进行丈量,确定范围,用石灰粉圈出范围。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的操作和问题的解决中,丰富了对厘米、米等概念的直观认识,使原本神秘、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化,数感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总之,教师要优化教学手段,以多样化、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生主动参

7、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数感。(责编林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