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疑”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oc

“导疑”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oc

ID:51737416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5

“导疑”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导疑”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导疑”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导疑”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导疑”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导疑”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导疑”教学模式有四个步骤:“倡导预学,学屮生疑——疏导交流,议屮理疑——引导探究,研习释疑——指导反思,延伸生疑”。阅读教学总要把学习一篇课文分配到几节课屮进行。四个教学步骤要按照教学的需要,安排到几节课中去。可分布于两课吋,也可以分布于一篇课文的三课吋。特别是第三个步骤“引导探究,研习释疑”,有吋需要跨跃两课时(第二到第三课吋相继完成)。主要操作方法是:一、倡导预学,学中生疑这一步骤主要是在课前完成(特别是三年级以上学生必须在课前完成,低年级在课上由教师引导下作浅显的预习。)这是

2、学牛自主学习文木,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这-过程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自主求知的状态。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以读书为主要手段进行的探究活动,是学牛通过读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屮,“产生疑问”尤为重要,因为疑问是探究的引擎、思考的动力。产生疑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开端,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航标灯,能避免教学的盲Fl性。所以,在具体的阅读课教学屮,我们应该从学牛实际出发,具体指导学生提出疑问,然后再根据疑问,引导进行深层次的阅读。预学是阅读教学的开始。这一环节设计的1=1的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

3、发现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是解答问题的前提,长期训练,可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样可以避免老师反复繁琐提问,也给学生创造了“产生疑问”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读书,并勾、画、圈、点有关字、词、句、段等,产生疑问,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各种资料等,多渠道解决疑问。不能解决的留待课堂上向老师、同学提出。1、指导学生掌握产生疑问的方法(1)由字词的音、形、义方面产生疑问。学生在自学过程屮,肯定会遇上些艰涩难懂的字词,可以由此产生疑问。(2)由句子的表达形式方面产生疑问。教帅指导学生在自学课文吋,找出文屮精彩的

4、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然后鼓励从屮去产生疑问。(3)由文章的内容方而产生疑问。由文章内容产生疑问往往触及到课文的重、难点,甚至是文章屮心,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I»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教学。(4)由课后思考题产生疑问。课后思考题往往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由思考题发现产生疑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挖扌屈教材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外,自学产生疑问,还可从文章的标点符号、写作手法,甚至是作者的写作观点入手。2、引导学生多角度产生疑问开始,大部分学生都还只停留在某个词“我”不理解、某个句子“我”不懂等

5、层次较浅的思维方式上。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屮不能忽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因为学生思维的角度不同,层次深浅不一,提出问题的思考价值也不一。要让学生善于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以达到锻炼思维能力的n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正而与反而、人物与环境、主要与次要、详与略等;从视、听、嗅、味、触、感等不同感觉思考;对文章的词句、段落、结构、材料、主题、写法等方而要经常问“为什么”o3、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产生疑问(1)不同体裁的文章,产生疑问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如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跳跃性强,产生疑问的要求可着重从字、词的理解开

6、始,逐步过渡到景与情z间的联系。血常识性的课文,主要是介绍科学常识或讲明科学道理,语言大多浅显易懂,产生疑问的要求则主要可从事物间的联系入手。(2)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产生疑问的要求要区别对待。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适半降低要求,能在字、词等方而产生疑问就行。血对于屮丄等生,则要鼓励其大胆从文章屮句子的表达形式、文章内容、表现手法,甚至对作者的写作观点等方而产生疑问。二、疏导交流,议中理疑这一步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预习收获的平台,检查反馈预习情况,整休把握文章内容,梳理学生疑难问题,甄别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确定课堂教学的切入

7、点和重点,围绕学生关注的疑难点组织教学。1、互助交流,梳理疑问(1)组内结对,交流疑问。结对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疑问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疑问。小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能解决的组内解决。将不能解决的疑问提交全班讨论。2、教师引领,梳理疑问师生一起梳理,进行问题的甄别、筛选(合并、取舍)和提升,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疑问或疑问链,确保课堂突出重难点的疑问,二度定位教学重难点。学生提出的疑问一•般可分

8、为三类:第一类,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的疑问。对这类问题,一•般在鼓励其创新的话语引导下,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学生,因为与上课内容关联不紧,建议在课外帮助他解决;第二类,与课文内容有关,但没有切屮要害、关键的问题,处理这类疑问,教师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解答;第三类,是那些跟课文关系密切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