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

ID:51736121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5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_第1页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一、看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思想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方向。教师在课堂里的一切活动,都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的具体表现,总的说,看教学思想就是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四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贯彻教学大纲(课标),全面掌握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听课、评课,对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实践的把握,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着手:1、教书和育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是否注意摆正;2、教和学的关系(平等、和谐、互动)是否妥善安排3、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过程与方法)是否切实处理;4、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学习

2、、实践、创造)是否有机联系。二、看教学素养教学素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地说,就是要看教风、教态、教学基本功。听课、评课,对教师教学素养的把握,要重视教风,体现“严谨灵活”的原则。可从以下向个方面考察:1、考察教师的教学常规意识及其执行情况(包括复问、作业);2、考察教师观察、分析、判断、概括、评价的准确性;3、考察教师的听、说、读、写,激疑、演练、操作的基本功;4、考察教师教育、教学机智的运用,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和教学反应的机敏程度。    三、看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的、要求是《大纲》或《课程标准

3、》要求在一堂课中的具体体现,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恰当,是否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质量和效益 。对该堂课教学目的性的把握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考察它是否符合大纲或课程标准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2、考察它是否体现了有关教材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并适合全体学生的接受水平,使各类学生均学有所得;3、考察它除了能揭示有关教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外,是否还兼顾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认知或操作能力的形成;4、它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或创新能力的

4、形成。 应该注意的是,教学目的及要求的明确性,不仅应体现在教师是否有目的性揭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落点的选择和到位程度。四、看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在于通过适当的组织方法和手段,激发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正确地掌握教学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并运用于实际。老师要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有机地结合进行思想品德,审美修养及科学精神、科学品质方面的教育。听课、评课时对教学内容的考察要把握准“两个系统”,即该课教学所描述的有关知识系

5、统和全班各类学生对该知识系统所形成的认知或操作系统,注意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学科问题的思维性以及它与生产生活的联系。1、从两个系统的起始状态和终结状态之间的差异看课堂教学容量是否适度;2、从教材所描述的知识系统与课堂教学实际描述的知识系统的同化程度看课堂知识的传授是否科学、严密;3、从两个系统由起始状态向终结状态演进的过程看重点的选择是否恰当,难点的突破是否有力、有效;4、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结构和操作水平结构看课堂教学的后效,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五、看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是课堂教

6、学思路的凝固形式,反映教师逻辑思维是否清晰、有条理,形象思维是否丰富、富有感染力,也反映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结构应包括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教学方法应能充分体现对学科知识、对学生接受心理的适应性,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大程度的发挥。对课堂结构和方法的考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整体结构是否完整,布局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各部分之间是否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能否共同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2、局部结构是否清晰,起落是否分明,线条是否简洁明快,转接是否自然流畅;3、教材的处理是否巧

7、妙,切点的选择、切入的角度、切口的开掘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教具或手段的运用是否合理,是否体现鲜明的目的性,实施是否便捷有效。六、看教学效果,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不仅要看课堂气氛、双边活动,更要看发展,看提高,教学效率不仅要看教学密度,还要看学生负担、教学卫生。听课和评课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察:1、课堂气氛和双边活动。看“四轻四重”(指“重自己、轻学生”、“重讲授、轻训练”、“重结论、轻过程”、“重答案、轻方法”)的毛病纠正了没有。2、发展和提高。看各类学生的基础,总体目标达成情况和课外延

8、伸的限度。3、教学密度。看阶段目标达成情况和单位时间利用率。4、教学卫生和学生负担。看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和课堂负担总量。对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的分析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引进多元化评价方法和标准,但教师对学生在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素养、基本态度方面的评估仍要注意合格率和优秀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