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734208
大小: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5
《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8例临床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8例临床分析沙聪226010江苏南通瑞慈医院普外科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腹股沟疝时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治疗腹股沟疝的患者中选出58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疝修补手术,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数据、术后恢复数据以及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0.00%,明显低于对比组13.79%(4/29);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为2.04%(1/49),明显低于对
2、比组20.69%(6/29)o同时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结论:利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和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疗效腹股沟疝主要指的是位于人体腹壁和大腿交界处三角区域内的疝气疾病,临床根据疝环和腹壁下血管的分布规律,将该类疾病分为腹股沟斜疝和直疝两种。其主要是由于腹股沟缺损所产牛的腹腔脏器突出,在体表形成隆起,因此称为“疝”。在患者中
3、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并且腹股沟斜疝的发病率约占总数的95%左右。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外科疝修补术治疗,而常规修补术后患者会出现较高的复发率,并H住院时间较长,因此应选择更加合理的疝修补手术⑴。木文即是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选出的58例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比组中男性26例,女性3例,患者的年龄从19岁至7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5.71±6.28)岁,患者的病程从2个月至41个月不等
4、,平均病程为(20.26±3.07)个月,其中腹股沟斜疝患者共27例,直疝患者共2例。研究组中男性25例,女性4例,患者的年龄从18岁至7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5.46±6.03)岁,患者的病程从2个月至37个月不等,平均病程为(20.11±2.82)个月,其中腹股沟斜疝患者共26例,直疝患者共3例。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o1.2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29例。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疝修补手术,
5、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作为研究组。在治疗前均与两组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为患者讲解木次研究中手术方法、目的和意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1.2.1常规疝修补术方法为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处理,手术中不需要放置导尿管。根据患者腹股沟疝类型选择相应的常规修补手术,需要注意的是在缝合阶段将精索位移至皮下,而腹外侧斜肌的肌腱膜在精索后进行间断缝合,主要在精索外壁要留有一定的空隙,这样做就避免了精索血液流通不畅的情况[2]。1.2.2无张力疝修补术方法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处理,逐层将患者
6、腹股沟处皮下组织切开,切口长度约为5cm,在切开腹外侧斜肌的肌腱膜之后将斜肌充分暴露。然后对患者的精索进行寻找,游离并固定精索,并寻找疝囊所在位置。在确认疝囊后对其进行游离,直至颈部位置,并将腹膜外侧的脂肪层进行充分暴露。如果患者的疝囊体积较小,则可以直接通过内环口将其翻回腹腔当中,无张力疝修补小疝囊时不需要对内环口进行缩减或高位结扎,同时也不需要对腹股沟组织进行游离和高张力性缝合修补。如果患者的疝囊体积过大,或疝囊与周围组织发牛粘连,应该采取横断疝囊的方式,开展内翻后的高位结扎,待修正完毕后将疝囊翻回腹腔当中。需
7、要注意的是此时应在疝环口内放置伞形的填充物,注意保障环口和填充物底部在同一平面上。将患者精索(子宫圆韧带)提起,在精索后放置网状的补片,需覆盖整个腹股沟管的后壁,精索应从补片网孔内穿过,采用间断缝合方式进行固定,约6针左右,最终逐层缝合患者皮下组织和皮肤[3]。1.3患者并发症判定标准术后患者切口处出现红肿、渗液、压痛或切口开裂等情况则视为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如患者术后皮肤水肿,但无明显炎症反应,则判定为皮下积液[4]。1.4统计学处理木次研究采用的是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n(%)来表示计数数
8、据,并利用x2对数据进行检验,采用来表示计量数据,并利用t对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将两组患者治疗数据进行整理,并制成如下表格:从上表当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复发率和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0.05)。其中研究组患者1例并发切口感染;对比组中5例并发切口感染,1例并发皮下水肿。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