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课改现象”的思考.doc

对一“课改现象”的思考.doc

ID:51615111

大小:5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4

对一“课改现象”的思考.doc_第1页
对一“课改现象”的思考.doc_第2页
对一“课改现象”的思考.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一“课改现象”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一“课改现象”的思考目前看到某杂志报道:据说,有的优秀教师因课改而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下降,遭到了家长的质疑。这让我想起另一件事情:某地使用新课改教材,中考结束后,成绩不够理想,就开始对课改产生质疑。据说,该地行政部门决定重新起用过去使用的教材。为何会出现有的优秀教师因课课改而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下降,遭到了家长的质疑这种情况呢(允许我称之为课改现象)?如何有效地避免这种现象出现、从而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呢?我思考着、揣摩着。对于课程改革,我坚信:课程改革应该不会和考试成绩相矛盾;而且不仅不矛盾,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既然如此,我

2、只能对该课改现象从优秀教师、考试内容、家长认识和目前有些学校的课改现状四个维度去推敲。一、关于优秀教师我不知到报刊报道中所指的有的优秀教师中的优秀教师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但我揣摩着这里的优秀教师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教师。我这里所指的传统意义上的优秀教师,是指所教班级纸笔测试(考试)成绩突出的教师(目前仍然很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评价标准)。如果真是这样,出现这种课改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什么说如果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教师出现这种课改现象不足为奇呢?其实认真分析很多此类优秀教师的成绩来源就知道了:一方面,此类教师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得到好成绩,他们不惜

3、牺牲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也牺牲了老师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加班加点,通过强化训练;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深入研究试题,认真分析考点、应答规律或答题技巧,把常考的内容归纳成一些顺口溜。通过两个方的结合,把学生训练成考试的熟练操作工,于是在传统的考试中,通过熟练的、机械的反应,获得高分。这类优秀教师教学,显然不适应给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空间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同样他们也不适应突出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新一轮考试改革,出现因课改而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为此,此类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主动研

4、究新的教材教法,这才识出路。二、关于考试评价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课程标准》指出,要深入开展考试评价(包括纸笔测试)的改革。在纸笔测试中,命题应该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考试中应该力图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考查。同时,《课程标准》和过去《教学大纲》相比,对知识的要求总体上降低了要求;同时提出纸笔测试命题必须努力克服繁、难、偏等的要求。然而,我们目前的纸笔测试有多少能够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对考试改革的要求?认真推敲一些试卷,体现课本知识简单记忆和再现考查、难度过大、过于繁琐的试题屡见不鲜。而且在一些试卷中此

5、类试题还占相当大的比例。这样的试卷,采用传统的备考方法获得比较好的成绩也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出现上述课改现象是由于试题质量引起的,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应该是提高命题质量。我们的家长质疑的对象应该试题或者是命题人员了,而不应该是优秀教师了。三、关于家长认识家长就是家长,他们不可能都是老师,更不可能都是评价专家、学者。因此,他们所关注的,理所当然是学生卷面的、显性的考试成绩;而且在他们的眼里,考试卷面成绩就是学生学能的全部体现。于是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下降的情况下,出现质疑也是必然的、可以理解的。根据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来看,新课程评价强调从多角度、多侧

6、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价,纸笔测试考试成绩仅仅是一个方面。《教育部颁布国家课改实验区2016年中考和中招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全面的、综合性的素质评价应该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