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ppt

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ppt

ID:51588688

大小:67.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3-24

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ppt_第1页
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ppt_第2页
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ppt_第3页
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ppt_第4页
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第七章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第一节银行及其货币创造一、基本概念偿付能力:银行偿还其债务的能力。灵活性:银行备有现金的多少。注意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与风险的关系。偿付能力和灵活性准备金准备金(银行储备):为应付提款而保留的资金。准备率:银行准备金占全部银行存款的比例。为了避免银行破产和便于控制银行贷款的规模和速度,中央银行要对所有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规定法定准备金比率。(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货币政策的工具)必要准备金=储蓄×法定准备率联邦基金利率:各商业银行之间准备金借贷利率。过度储备:银行准备金超过必要准备金

2、的部分。过度储备=现有的总储备-必要准备金过度储备就是银行可以随时贷放出去的资金,是银行放款能力的具体体现。在总储备既定的情况下,改变必要准备金的要求,就可以影响银行的贷款能力。表1某银行的资产负债变化资产负债必要准备金200美元过度储备800美元A存入1000美元(法定准备率rr=20%)注意过度储备是现有总储备与准备金之差,而不是总资产与准备金之差。过度储备除了可以发放贷款外,还可以用于金融投资如购买收入较高的有价证券等。(中央银行有范围规定)二、银行业务与货币创造1.支票交易A向B购买400美元商品

3、,并以支票支付。这笔交易的结算过程反应在银行间的业务往来上,如下表所示:表2最初两个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甲银行乙银行必要准备金200美元过度储备800美元-400美元储备资产负债A1000美元储蓄(rr=20%)-400美元资产负债+400美元储蓄+400美元于B表3中央银行资产负债变动资产负债-400于甲银行帐户+400于乙银行帐户表4交易后两个银行的资产负债甲银行乙银行必要准备金120美元过度储备480美元资产负债A600美元储蓄余额(rr=20%)资产负债必要准备金80美元过度储备320美元B的400美

4、元存款(rr=20%)2.贷款与货币创造这里我们仅以支票帐户的存贷款业务为例来说明货币创造的过程。其基本原理如下:当银行吸收一笔1000美元的存款,根据法定准备率(20%)留下200美元准备金后,便可以发放800美元的贷款,但同时银行最初吸收的1000美元的支票存款也是由储户随时可以动用的。这样,在这一时期内随时可以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量就有1800美元。更重要的是,得到800美元贷款的人如果把这800美元存入他在银行的支票帐户,那么还会增加640美元的贷款能力。这个过程一直进行下去,一笔存款就可以创造出若

5、干倍的货币供给。银行的过度储备与货币供给银行创造货币供给的能力以其过度储备为限存贷款过程与过度储备的增减货币政策对过度储备的影响银行储备低于必要准备金时的弥补措施在货币市场出售二级储备中的一些债券从中央银行借入准备金贷款在联邦基金市场进行同业拆借需要澄清一个关系:过度储备的变动与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关系。3.货币创造的乘数实例:1000+1000(0.8)+1000(0.8)2+1000(0.8)3+…+1000(0.8)n+…公式:银行乘数=法定准备率1BM=rr1注意:这个乘数是在假定所有的贷款都转化为支

6、票帐户的存款的基础上得出的。如果存贷款过程中有漏出量,那么乘数将缩小。第二节货币政策一、现金的持有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与一般人常识中的印象相反,公众手中持有的现金量越多,意味着货币供应量越少。注意正确理解,参见教材211页二、法定准备率的调整法定准备率的调整从两个方面影响货币供应量:首先,它直接改变了银行过度储备的数量;其次它还通过改变银行乘数影响货币创造过程的最终结果。rr:ER贷款,MSrr:BMMS结果:MS大幅度增加。当法定准备率调低时,影响如下:如果法定准备率调高,所有变量变化方向相反rr:ER贷

7、款,MSrr:BMMS结果:MS大幅度减少。三、贴现率的调整贴现率是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取得准备金贷款时所付的利率。贴现率提高属紧缩性货币政策,降低则属扩张性货币政策。四、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二级债券市场买卖政府短期债券的活动。买进债券,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属扩张性货币政策卖出债券,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属紧缩性货币政策第七章综合的宏观经济政策战后以来主流宏观经济学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一直在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之间展开。他们在政府在宏观经济中的职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影

8、响的机制诸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与此同时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凯恩斯学派的主张提出了挑战。他们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的重点环节上,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等问题上的见解更倾向于古典学派。本章着重比较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第一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宏观政策的最终目标都是企图对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施加影响,但是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经由什么渠道最终影响到国民收入,这关系到政策的中间目标的选择和对其有效性的估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