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87532
大小:35.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3
《语文探究性学习之我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探究性学习之我见南溪镇观观斗小学:王南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进行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创新”和“创新学习”的本质。 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
2、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探究性学习关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探究性学习也讲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关键是学生能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正是如此,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突出特征就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 笔者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围绕着“如
3、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进行了一些教学实践探索,其具体做法是:一、基本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 任务驱动(学习目标和内容)—→发现和提出问题—→组成研究小组(协商会话)—→自主探究(搜集资料、科学实验等) —→形成成果(整理、筛选、重新发现和知识重组等)—→讨论交流(评价)—→意义建构(结论)二、教学的策略:(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提问。 教师须设法通过多种方式,呈现一个人际冲突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刺激学生发现问题所在。所呈现的情境,必须是“未解决”状态,并务求清楚、明确(可包含过程、对话,
4、甚至动作)。让学生看(听)到整个冲突事件的发生经过,至冲突出现为止。此时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可能仍不具问题的形式,或含混不清,这无所谓。因为这个阶段的目的,在引起动机。 例如:《家乡的秋白梨》一课,作者结合家乡的秋白梨的生长过程,介绍了梨园的春、夏、秋的美丽景色,以及秋白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了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景:故意误导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课《江湾的秋白梨》。”并在黑板上板书:10、江湾的秋白梨 这样必然有学生说:“老师错了,错了……”教师就顺着
5、学生的问题,反问:“我的家乡不就是江湾吗?用江湾的秋白梨作题目。有什么不同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了解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1)引导学生了解问题的性质、当时的情境、问题中所牵涉的人物之想法、感觉、及其前因后果。(2)给学生机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现问题。学生在第一阶段发现了问题,经过前一步骤的探讨,至此必须能明确地表现一待解决的问题,否则将无法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法。教师可在这个步骤中,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以取得共识,得到一个明确的问题,但切勿代学生提出问题。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陈
6、述问题。最后必须揭示,以帮助学生持续注意力。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充分自由,鼓励他从各角度提出各种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利用板书纪录之,纵使这方法消极或具破坏性,亦不予置评。这可以算是“脑力激荡”活动的前半步骤,若教师一旦以某种标准来批评学生所提出的方法,则很可能阻碍了学生的思考活动,坐失许多新鲜的解决问题法。(4)决定方法,教师于这个阶段,将引导学生自上一阶段所提出的各种方法中,选择一个方法来解决问题。要给学生机会,自行判断并选择一个方法。可以让学生由自己所列的众多方法中,
7、按顺序排列其可能采用度:或给学生一段时间,自行思考决定。 (三)创造讨论的机会,学会合作学习。 课堂讨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也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闭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当学生能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并进一
8、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修正事先不确切、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在教学《将相和》中“渑池会”一段时,组织学生就“渑池会上的斗争,是打成平局还是决出了胜负”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打成了平局,理由是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也为赵王击缶,一比一。也有的认为分出了胜负,理由是赵王是小国的王,秦王是大国的王,虽然都为对方演奏了乐器,但比较起来秦王更难堪;赵王鼓瑟是秦王叫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