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谷丙转氨酶和尿酸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意义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谷丙转氨酶和尿酸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意义分析[摘要]日的:探讨谷丙转氨酶和尿酸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兑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80例讲行谷丙转氨酶和尿酸检测,比较两者是否存在并异,并分析谷丙转氨酶和尿酸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意义。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为(33.67±10.22)U/L,尿酸为(32&97±109.66)pmol/L,明显高于健康组人群,差异显著,pV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谷丙转氨酶和尿酸检测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检岀率,有
2、利于早期医生进行诊断。[关键词]谷丙转氨酶;尿酸;2型糖尿病;糖尿病糖尿病是我国三大慢性疾病乙一,其发病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高,临床治疗较为困难[1]。患者除需要进行长期哄至终少的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在饮食、运动等进行注意。而对糖尿病进行早期的诊断,早期干预,可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2]。我院联合使用谷丙转氨酶和尿酸,可早期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8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组。恵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88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41例,患者
3、年龄在26〜72岁Z间,平均(5&76±11.36)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入院就诊,患者无心肌疾病、无感染、类风湿疾病、肾脏疾病等。患者在入院就诊前1个月未使用利尿剂、别嚓吟醇等药物。选择同期到我院门诊进行体检的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被检者经检杳,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排除有家族糖尿病病史、甲状腺功能亢进、胰腺炎、肝炎等。排除既往2个月有手术、创伤等应激情况存在的被检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56.75±10.9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被检者均
4、检杳谷丙转氨酶和尿酸。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4ml放置于真空干燥管中。于室温下放置两小时后,进行高速离心,取上层血清1.5ml进行检测。仪器选择OlympusAU640全白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比较两组被检者的谷丙转氨酶和尿酸是否存在差异。1.3数据处理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即(一X土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为(33.67±10.22)U/L,尿酸为(328.97±109.66
5、)gmol/L,明显高于健康组人群,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3讨论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患者病情进展后,往往会岀现各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肝病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临床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的关键。谷丙转氨酶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测指标,其能够有效反应出患者的肝脏受损稈度。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导致的肝脏受损行直接关系[3]。由于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肝脏细胞内的脂质沉积,而高血糖还能够促进三竣酸循环,提高还原世尼克酰胺腺嚟吟二核廿酸与还原型黄素腺嚓吟二核卄酸[4],进而
6、刺激线粒体产生更多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酶能够损伤肝脏,并激活蛋白激酶C和多元醉,进一步对肝脏产生损伤。因此,在2型糖尿病患者屮,其谷丙转氨酶较高。尿酸升高日前已经被认为是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且与血糖存在密切的关系。rt!于尿酸与血糖均需要通过糖酵解途径代谢。其屮胰岛素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其通过对3磷酸甘汕醛脱氢酶的调控[5],对此循环产生控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屮,由于胰岛索抵抗,3磷酸林油醛脱氢酶活性降低,会导致尿酸的合成增加。通过我院的木次实验也发现,对2型糊尿患者,其谷丙转氨酶和尿酸值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o
7、进一步说明,采用谷丙转氨酶和尿酸检测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有利于早期医生进行诊断,医生可在使用传统检杏指标外,联合使用此两种指标,对糖尿病患者确诊进行参考。参考文献:[1]崔继烽,侯立君,张丽莉,等.代谢综合征与谷丙转氨酶关系的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08(2):16-18.[2]乌
8、(丹,刘宋,李屮恒,等.尿酸与2型糖尿病代谢紊乱及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3):544-547.[3]HickmanTJ,WhiteheadjP,PrinsJB,ctal.Raisedalanine
9、transaminaseanddecreasedadiponcctinarcfeaturesofthemetabolicsyndromeinpatientswithtype2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