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_今昔物语集_吴晓荣.pdf

谈谈_今昔物语集_吴晓荣.pdf

ID:51563036

大小:289.1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3

谈谈_今昔物语集_吴晓荣.pdf_第1页
谈谈_今昔物语集_吴晓荣.pdf_第2页
谈谈_今昔物语集_吴晓荣.pdf_第3页
谈谈_今昔物语集_吴晓荣.pdf_第4页
谈谈_今昔物语集_吴晓荣.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_今昔物语集_吴晓荣.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谈谈《今昔物语集》撰文/吴晓荣《今昔物语集》成书于日本平安时文学的中国学者对其研究也不多。1929代末,是一部佛教小故事集。因每个故年北新书局出版的谢六逸《日本文学事都以“今昔”(中译本译为“从前”)史》首次将《今昔物语集》介绍到中国,起首,故称为“今昔物语集”。“物语”并摘译了其中的一则故事。他对此书的一词是日语汉字的转写,相当于汉语的社会学价值评价颇高:“如果研究通行“故事小说”,是由口头说唱发展而来于当时各层社会的迷信或探讨各种童话的文学作品。日本文学中有很多作品以传说的转变,则此书大有用处。”但又否“物语”命名,如最

2、早的物语文学《竹定了其在文学上的价值:“《今昔物语取物语》、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高峰的集》的内容虽是浩瀚,但非创作,颇乏文《源氏物语》和怪异小说顶峰的《雨月学上的价值。”但是现今看来,研究《今物语》等。而《今昔物语集》为其中部昔物语集》,不仅可以识得古时日本的头最大的一种。名物制度,了解日本的民族文化的起源《今昔物语集》共分三部三十一卷发展,又能窥见当时佛教在日本的传播1059篇,为天竺(第一至五卷,187篇)、情况、日本对于中国典籍的接受改造,震旦(第六至十卷,174篇)、本朝(第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十一至三十一卷,698

3、篇),其中第八卷、第十八卷、第二十一卷佚。其内容多一“三国意识”和“自土意识”为富于教育意义的佛教小故事,书中描绘出下至乞丐、上至皇族的形形色色的《今昔物语集》的分部按照佛教人物,展现了当时日本丰富广阔的世俗的产生和传播为依据,即天竺——震生活,堪称一部巨大的故事素材库。旦——本朝,是一个由西向东的传播与以往,日本文学史家对于《今昔物接收过程。但其中天竺的五卷内容,并语集》并不是特别重视,使得研究日本非直接从印度取材,而是间接取材于中76文史知识2012.10国,因为当时日本没有像中国僧侣那样本朝传播佛法》中有“太子六岁时,

4、有直接去印度取经,所以说这其实是一位僧人从百济国携来经论。⋯⋯太子八种再接受。《今昔物语集》中的佛教故岁那年冬天,从新罗国传来了佛像,后事,也主要根据汉译佛经及中国僧侣来从百济国又来了一位名叫日罗的僧编撰的佛教类书改编。震旦部多来自中人,身体发光,⋯⋯又有一次,从百济国国典籍,包括史书、诸子散文(特别是传来了弥勒石像。⋯⋯后来又有道欣等《庄子》)、志怪小说、唐传奇及《冥报十个僧人自百济国前来求见太子”;第记》、《孝子传》等中国故事集。本朝部四篇《道昭和尚赴唐传来法相宗》中言的故事多来自前人的佛教故事集和和及“道昭在震旦逗留期

5、间,曾得到新罗歌方面的书籍,但同时又能在中国的典国五百名道士的邀请,去到该国”;第籍如《太平广记》就中收录了一些中找十五篇《圣武天皇始建元兴寺》中有新到类似母题的故事。罗国国王抢夺佛像事等。这些故事,体王晓平先生在收入其《佛典·志现了百济在佛教传播中对日本起到的作怪·物语》(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中用,同时,也表露出这样一种倾向,即日的《〈今昔物语集〉中的中国物语》写本对朝鲜半岛采取一种俯视态度。这是到:“在与欧美尚无交往的12世纪,按未把其列为分部之一的一个原因。印、中、日三国分类,实即包含了整个对待唐王朝,日本的态度

6、有矛盾,世界。编者似有心汇编一部世界性的说因两国之间存在强国和弱国的关系,话集。”但是在三国层次分明的同时,在同唐王朝的交往中,日本处于仰视的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角度。文中称唐王朝为“大国”,多次对朝鲜半岛的有意识的忽略。朝鲜半岛提及僧人赴唐进修佛法,也多次写到日在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的过程中,是起本僧人前世曾于唐朝修行佛法,今世才到过不可忽视的作用的。而日本史书中降生于日本,且有“如今转生为小国的曾将朝鲜半岛称为“有宝国”、“财宝太子,也不外是为了宣扬佛教教义的奥国”,《今昔物语集》中也将其称作“丰妙”之言,借唐

7、王朝来说明僧人佛性之国”,看来自古日本便将朝鲜半岛视为高,但同时又有意识地去平衡这种不对丰饶富裕之地。但是在分部上,却将其等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意图凸显自我的忽视。“自土意识”,这从对入唐日僧的描写在本朝篇中,曾提及百济和新罗中可以得到印证。国,如卷十一第十一篇《圣德太子始于如第十一卷第四篇《道昭和尚赴谈谈《今昔物语集》77唐传来法相宗》中写道昭受到三藏的样一种意识的表现。礼遇重视,并通过三藏弟子见证这个日可以说这种三国意识和自土意识,本僧人的才智高深。其中三藏弟子言:不仅表现了日本的佛教世界观,也能反“在我国,大师有许多弟子

8、,个个都德映当时日本人对于世界的一种心态、对高望重,而大师并不特别礼遇他们。但自身的认识和与唐王朝交流时的心理。是一见从日本国来的这个僧人,大师倒联想到战后日本对于美国的态度,日本恭敬地离座相迎,我们不懂其中的道这种随强者而动且时刻准备完善自我以理。纵然日本僧人才智出众,也不过是赶超对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