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作品谈谈中国古代文学中悲秋主题的生成.doc

请结合作品谈谈中国古代文学中悲秋主题的生成.doc

ID:51562446

大小:15.62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13

请结合作品谈谈中国古代文学中悲秋主题的生成.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请结合作品谈谈中国古代文学中悲秋主题的生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请结合作品谈谈中国古代文学中悲秋主题的生成、内容及其发展。“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之一。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文人,与秋天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结。“悲秋”情结的产生,发展到不断深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古典诗歌的情感内涵、以及中国古代文人心态有着很深刻的联系。“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道出中国诗人的悲秋情结自古有之。无数骚人墨客的作品中,都郁积着浓浓的悲秋情结。若追溯悲秋传统,其开先河者就是战国后期楚国的大辞赋家宋玉。宋玉是屈原之后最重要的楚辞作家,宋玉的作品以《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风赋》等最为著名,《九辩》

2、是宋玉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一共九个自然段,萧瑟凄凉的深秋景物与作者的愁苦哀怨的感情互相映衬,文中反复描写生命萎顿的秋景,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秋季的苍凉,万物的衰败。悲秋情怀常常是怀才不遇的诗人漂零之叹,例如柳永在《八声甘州》中这样写道:“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令人生出无限的伤感。“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把大自然的浓郁秋气与内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再者,诗人又将悲秋与家国情怀结合在一起,如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诗人内心复杂的悲秋情怀。诗人将“登高”与“悲秋”主题融为一体,集中展现了诗人暮年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痛楚与苍凉。“悲秋

3、”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诗,历经了上千年的发展、嬗变和积淀,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最终形成了特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悲秋”文学意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