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62206
大小:2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3
《小学数学教材五下解读资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修订说明依据整套教材的设计和安排,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原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四年级下册“邮票的张数”(用方程解决问题)移至五年级下册;原五年级上册“分数加减法”“相遇”问题后移到五年级下册;原五年级下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应用”“扇形统计图”后移到六年级上册;重新梳理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将原六年级上册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移至五年级下册,并增加了“平均数的再认识”。 与原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更加关注知识、方
2、法的形成过程,注重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凸显数学思想的渗透,重视学生问题能力的发展。下面,就以下几个核心问题的变化,以及教学中如何把握和使用,与大家交流。 1.在分数运算的学习中,如何借助直观模型,突破学习难点,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和思维经验? 本册教材对分数运算的学习,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第三单元“分数乘法”和第五单元“分数除法”。在这三个单元的学习中,教材特别强调借助直观模型,促进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相应的计算方法,以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和思维经验。 例如,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中
3、,教材创设了“折纸”这一情境(图1),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借助分数的面积模型,体会异分母分数相加(1/2+1/4)的意义和过程;再根据涂色部分占这张纸的3/4,获得正确的结果。这样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计算异分母加减法的道理。需要说明的是,用1/2+1/4作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引入例题,是考虑到在这两个异分母分数中,1/2是分母最小的真分数,1/4的分母4是分母2的2倍,计算较为简单,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算理的理解及方法的探索上。又如,“分数乘法(三)”主要是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分数乘法中
4、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教材用分数乘法诠释我国古代哲学著作中的数学思想(图2),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和活动经验。再如,“分数除法(二)”是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一般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分数的除法)。它是分数除法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教材依然利用直观模型帮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教材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结合分饼的活动,借助分数的面积模型探索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除数是非零整数和分数两种情形)的计算方法。接下来,教材借助长方形的面积模型(图3),不遗余力地促
5、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强化学生对一般的分数除法算理的理解。2.如何借助观察和具体操作,经历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在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教材强调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角度理解、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等形式,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中,教材先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等结构要素,再通过具体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索这些结构要素的特点,进而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接下来,教材又设计了后续的
6、探索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一是认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图4),要求学生从给出的8个不同尺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中,选出能组成一个长方体的6个面。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长方体区别于其他立体图形的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体会长方体就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六面体。二是借助“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进一步深化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并通过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化的空间想象和推理活动,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如何让学生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教材提供了哪些帮助? 重视对测量单位实际意
7、义的体会是本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体积和容积单位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体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教材通过安排动手操作、寻找生活中相应体积的物体等活动,引导学生把体积、容积单位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感受1cm3、1dm3、1m3、1L和1mL的实际意义。例如,学习1cm3、1dm3、1m3时,在结合直观模型引入体积单位的基础上,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安排了“做一做、看一看”的活动(图5),即“用橡皮泥切出一个1cm3的正方体”“用硬纸板做一个体积是1dm3的正方体盒子”“用米尺搭出一个1m3的
8、空间”,以此启发学生借助“做数学”的形式,从多个角度直观感受1cm3、1dm3、1m3的实际大小。又如,在学习升和毫升时,教材在结合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升、毫升后,设计了“看一看,做一做”的活动(图6),呈现了学生常见的“饭盒能装1dm3的水”“1mL的水大约有2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