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的若干探讨.doc

观察记录的若干探讨.doc

ID:51523762

大小:6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2

观察记录的若干探讨.doc_第1页
观察记录的若干探讨.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观察记录的若干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园观察记录的若干探讨一、问题的提出幼儿园现行的观察记录大都是参考了档案记录法。档案记录法是被翻译为儿童活动记录或各项儿童活动整理记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被研究对象,如实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并对研究对象行为记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改进教育行为的一种方法。幼儿园的观察记录冃的也在于教育者发现并存在的问题,逐步改进教育,最终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因此结合档案记录,观察记录就不只是纯粹的活动记录了,它的使命是让教师在对每个儿童进行关注时,能更好的遵循新《纲要》的精神,让它更有利于针对每个儿童的教育和对特殊儿童的行为矫正,让教师自主、深入的去寻求掌握观察

2、儿童的方法,提高观察的敏锐力,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所以它体现的是被观察对象的一系列发展进程,也体现了教师与观察互动、儿童与观察互动、家长与教师互动、是真正起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园的观察记录内容主要以幼儿的参与情况为侧重点,逐步扩展到整个一日活动中去,以幼儿的行为发展状况、情绪、交往为主线。通过观察记录工作的开展,教师能从中了解平时不太被关注的幼儿,知道他们内心世界在想的故事,既避免了“重两头、轻中层”的普通现象,又能全面、客观、公正、平等的对待班内的每一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之中,教师能深入的接近孩子,走入孩子的牛活,融入孩子的世界,加

3、入他们。但在记录之余,我们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教师能力的有限,以及各方而主客观的因素,没能很好的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从而影响了观察的质量,让观察记录工作也归为无效劳动了。观察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一)、观察受主观性影响1.从木园进行的观察记录中发现,有的教师观察记录的持续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只是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例如:我们教师往往会习惯的以成人的观点来看待孩子们中间发生的事情,在观察分析中会经常出现这样的话语:“该幼儿是个内向、胆小的孩子,交往能力欠佳这个孩子很活跃,但不太静得下心来学习。其实,这无疑是我

4、们教师主观而简单地在给幼儿贴标签,而没有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为什么说是交往能力不够?为什么说不能安心学习?是能力的问题还是兴趣的问题?2.有时在实施教育措施时,也经常出现“需要加强教育”“待加强”等字眼。而具体该使用什么方法,开展怎样的教育活动,如何加教育,却没有结合观察的事实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说明。这样的观察会导致教师简单的说教,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來指导教育行为,难免缺乏客观性。3.还有的教师在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而,教师据此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

5、际不符。在我们平日的教育工作中,也时常出现一些观察内容与教育分析不吻合的现彖,如观察的是某个孩子的行为,分析的却是某一类孩子的行为。这样就无法作到因人而异的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了。(二)、观察意义性不大教师在观察任何一次活动时,都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观察者应针对观察的目的,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有的教师日的意识不强,主要以笼统、简单的“客观描述”为主,让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一份观察记录上这样记录:“XX上课又没有举手发言。”可以说这是一次没有意义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孩子上课不吵不闹,但乂不举

6、手发言的人数大有人在。至于是因为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还是对不明白,或是不愿意举手等原因,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进行了解、谈话以及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色寻找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三)、观察偏重于结果在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时,教师不自觉地记录下幼儿活动的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如一份观察记录这样记录:“XX到美工区玩了一会儿,到了娃娃家想参与,被赶了出来。结果今天的活动区时间里,他就东摆摆、西弄弄。”教师只注意到操作的结果,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感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视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正是最能启发教师,应如何采取相应的策略去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

7、平上有发展,所以操作活动中的观察应重视过程的观察。(四)、观察不能深入进行我们主要从主题活动中进行观察记录,但发现这样的观察容易受主题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新问题或针对幼儿发展情况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有一次观察中记录了一位幼儿经常不主动收拾自己的用具,随后便实施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观察时,教师就把注意力放在证实实施的教育策略是否起作用、该幼儿是否已经学会了自己收拾用具上。看到预期冃标已经达到,观察活动也就终止了。这种停留在原有目标层次的观察很难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入进行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