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20828
大小:6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2
《围术期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围术期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围术期护理干预的使用以及其使用其使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选取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患者则使用围术期护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60.00%,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2.00%,常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护理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X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有效的使
2、用围术期护理,可以取得有效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围术期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者是冠心病就是所谓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而形成的心脏病。在心脏病学领域中,介入治疗技术在使用过程屮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1]。例如:操作简便、安全系数高、无痛、轻微创伤、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等。就冃前来说,冠心病患者已经普遍接受以及认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促使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途径之一⑵。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
3、2014年5月〜2015年5月选取5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所以患者均满足WT0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上述全部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病史。将上述患者分为常规组以及护理组,各组患者25例。常规组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为10例,年龄为45〜7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10土1.24)岁,发病时间为17个月〜18年。护理组中,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为11例,年龄为40〜6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22±1.52)岁,发病时间为18〜19年。全部患者在手术之前都需要接受冠状动脉造影
4、辅助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辅助检查,需要对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进一步确定。1.2方法全部患者接受局部麻醉,之后进行经皮左梯动脉穿刺手术或者是右橈动脉穿刺手术,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之麻,使用球囊导管对病变的部位进行扩张。Z后把带有支架的球囊导管往病变的部位送往,在支架内部植入扩张球囊。1.3护理干预方法1.3.1常规组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3]o1.3.2护理组护理组患者使用围术期护理干预。1.3.2.1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鼓励其充分表达情绪,能够得到及时宣泄。理解与尊重患者并给予有针
5、对性心理指导。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并提供物质支持,指导患者与家属参与制定饮食、锻炼计划,让患者感受家庭的温暖与支持[4]。1.3.2.2
6、韦
7、术期心肌梗死预防护理干预上述选取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发作史。如果患者是超过III级的,就需要时刻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切忌过度劳累。与此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生活护理干预工作,定时的对患者进行床旁心电图检测,同时还要密切的监测患者的心律情况、心率情况、血压情况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1.3.2.3心功能监测分析在手术完成之后,需要将患者送回病房,要进行心电监护,对患者
8、的心律状况、心率状况以及心电图ST段状况以及T波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检测。对患者的主诉耍格外的注意,同时还耍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心悸情况、胸闷情况以及头晕等。1.3.2.4健康宣教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标准教育计划进行,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的健康宣教措施。对患者循序渐进锻炼方案的掌握提供相应的基础,同时提升患者抗凝治疗以及按时随访等保健意识。根据实际项目构建相应的回访档案,我患者长期疗效的实现提供相应的保障。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5.2软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采取x2检验计数资料,采取t
9、检验计量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o2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非常满意的有10例,基本满意的为5例,不满意的有10例,护理组患者使用围术期护理干预,非常满意的有20例,基本满意的为3例,不满意的有2例。上述研究结果得到,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护理组,组劳异显著,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60.00%,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2.00%,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护理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
10、5)o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过程中需耍实施相应的用手术期护理干预,例如:心理护理干预、围术期心肌樓死预防护理干预、心功能监测分析以及健康宣教等护理均可以发挥非常显著的护理干预效果,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此基础上,促使患者生活治疗进一步提升。参考文献:[1]PeterScottMunk,KjetilIsaksen,Kolbj?rnBr?nnick,MartinW.Kurz,NoreenButt,AlfIng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