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15352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孔乙己》这篇小说的“预习提示”里说:“《孔乙己》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这一主题已被多数人接受。我在执教本文时,学生却说「'这篇文章表现了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我听了,为之一震,陷入了沉思:是啊,我们凭什么强制学生接受“唯一的主题”,对这篇小说主题的解读难道就没有其它版本了吗?如“反封建”说、“等级观念”说等。只要学生言之成理,我看就可以接受,就应该肯定!因此,笔者认为当今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使创新教育Z锤敲得准,敲得巧,以真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2、神和创新能力。下面试谈笔者在这方而的一些粗浅认识和思考。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是从一个基点出发,多方位、多层面地展开思维,如同一个车轮,从一个轴心出发,向周边引出许多辐条一样。例如在谈典故《孟母三迁》的感受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多角度发散性思维:[角度一]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孟母三迁”的典故就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生存环境没有选择好,他就会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变坏,伟大的孟子,也是环境教育的成功的例子。[角度二]我们且不说孟子本身的才能如何,但从孟母的三迁,就可以看出母亲对自己的子女是何等的呕心沥血,不辞辛苦。[角度三]如果我们仅仅因
3、为邻居的缘故而把家搬来搬去,岂不是在自寻烦恼?以这样的观点看,把家搬进图书馆,子女就成了博览群书的人了?显然是荒谬的逻辑,再者,一个人的成长首行应该看木身的因素,社会不会因为你而变得纯洁或污浊。这样,通过对同一與故的感受不同角度的独立思考,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他们不再拘泥于求同思维,摆脱了思维的单一性、僵硬性,养成了发散性思维的习惯。二、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马克思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想象能力也是语文能力的重要内涵。而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有效利用文章中作品给读者留下的空白,便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我的叔叔于
4、勒》后,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假如遇到的是百万富翁的于勒”,菲利普夫妇会有怎样的表现。又如,教《荔枝蜜》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尽管把蜜蜂的外形、动态描绘得很形象,我进一步启发他们:“文中描绘的小蜜蜂,它们不计报酬,不辞辛劳,无私工作,这形象像谁呢?”于是,学生依赖“原型”展开了创造想象。有的说:“蜜蜂像培育我们的老师,一生辛勤无私地工作。”有的说:“蜜蜂就像我认识的那位黄大爷,他总是不辞辛劳地工作着。”还有的说:“蜜蜂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工作的人们经过引导,同学们展开自己的思维想象力,对蜜蜂形象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想象力的火花迸发出来了,此
5、外,还可以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插图,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有位老师在课堂上指着口己问学生:“我是谁?”学生立刻抢着回答说“是老师”,“是男人”,“是爸爸”,“是爷爷的孩子”,“是爸爸的朋友”,“是妈妈的同事”……学生思维一经打开,想象力极其丰富。可见,让学生多进行想象力的训练,能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三、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创设最佳教学情景,是促进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过程屮,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启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山中访友》这一课时,我就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口然中,让他们
6、细心地观察•体验,感受大自然的鸟语花香.莺歌燕舞,领会大自然的美,然后再冋归课堂。课堂上,学生们兴高采烈.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一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例如我在上《背影》一课时想到: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往往很难理解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我就先讲述了口己父亲疼爱我的一个小故事,再让学生讲一个他们的父亲疼爱他的故事。通过讲故事,他们很快明白,父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从而对文屮父亲爱子Z情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这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四、培养学生
7、的品味鉴赏能力文章中不少耐读的地方,是显而易见的。古典诗词中就有许多值得品味的词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穿、拍、卷”写出了波涛的力度气势,为我们描绘了雄伟壮丽的一幕。“推敲”的意境,“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一“闹”字境界全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数。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詁味鉴赏。文学作品的阅读,同样不能脱离词句内涵的分析,只依靠整体的内容感悟。分析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就不能不抓住那传神的“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的细节来多角度地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