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03693
大小:183.0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5
《水库移民安置的原则、方针与任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第1期黑龙江水利科技No.1.2010(第38卷)HeilongjiangScienceandTechnologyofWaterConservancy(TodalNo.38)文章编号:1007—7596(2010)O1—0191一O1水库移民安置的原则、方针与任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陈伯宇,刘大伟,刘洋(黑龙江省引嫩工程管理处,黑龙江安达151400)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问题不仅是工程技术问题,且涉及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敏感问题,移民科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新科学。文章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移民安置的原则、方针与任务。关键词:水库移民;原则;方针;任务;协调发展
2、中图分类号:D632.4文献标识码:Bl水库移民安置的原则宜太小,安置区布置在中型以上的行政村。这样安排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当地发展经济和行政管理。在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各项政策法规都日臻完善的今9)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提高环境质量。天,本着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移民安置规划的目标值,也本着安置后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的2水库移民安置的方针原则,根据移民原有生活及收入构成,结合安置区的资源情移民按其意愿可分为自愿性移民和非自愿性移民。因况及其开发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具体的分析拟定。下躲避自然灾害或战乱的移民,虽然是被动的,但属自愿性移面就我省呼玛县三间房水
3、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的具体情况,民。因经济原因由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或由资源贫乏阐述了制定的农村移民安置选点规划的原则。的地区向资源丰富地区的移民属自愿性移民。自愿性移民1)严格按照国家审定的《三间房水利枢纽项目建议书》效果一般较好,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依赖政府。水库工程的中的移民安置方案为基础开展规划。与生产安置规划紧密兴建,淹没大片的农田、村庄和城镇以及工业企业,大量的移结合,同时与城镇、专业项目、工矿企业规划相协调,形成良民都由政府组织动员、负责安置,他们离开原有的生产、生活好的规划布局。环境,到异地重建家园,社区结构和区域经济需要重组。因2)位于库区的迁建地点应在水库淹没居民点迁建高程
4、此水库移民是典型的非自愿生移民,非自愿性移民的复杂性以上。和难度远大于自愿性移民。3)居民点选址结合安置区行政村总体规划。本着合理水库移民问题在国内外都是一个难题。这是因为水库布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经济合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制移民涉及到农村、城镇、工业企业、交通运输、自然环境等各定建设标准,合理利用,逐步完善,使各项建设合理布局和协个方面,社区结构需要重组,区域经济需要恢复重建,移民的调发展;根据地形条件、生产安置途径及种植业耕作半径,合生产生活需要妥善安置,关系到淹没区和安置区各方的利理确定集中建点人口规模。益,关系到每个移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水库移民安置是一项4)选择交通方便、水源有保
5、障、水质良好,地质整体稳集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科学的系统工程,它具有自然科定,便于排水,通风向阳的地方,避开浸没、塌岸、滑坡、泥石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下面是三间房水利枢纽工程制流、山洪、洪水淹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和基本农田保护定的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的方针。区、自然保护区、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下采空区、避免1)移民安置坚持“开发性移民”的方针。生产安置以大被铁路、重要公路和高压输电线路所穿越。农业安置为主,兼顾发展二、三产业,同时应使安置后移民生5)移民造建要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质量好的耕园地,更活水平不低于搬迁前的水平。不能拆迁原有老居民的房屋。2)移民安置应充分考虑到居民的民族构
6、成,风俗习惯以6)应较好地解决移民的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群众的意见,使移民安置方案体现广大群众的意愿,为移及移民就医、购物及子女上学等条件,恢复其基础设施功能民工作的落实打好基础。并有所改善,并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3)尽可能在本市所属的县(市)内安置,对于本县(市)7)尽可能尊重当地政府和移民群众的意愿,尽量按原建安置有困难的,可以考虑在其它县(市)内安置,并可采用集制迁建,保持移民原有的生活习惯。根据地形条件,合理布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局,节约用地,避免大挖大填,统筹规划。4)合理开发土地资源,严格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8)居民点人口规模在规划中采取适度布置,按照规模不境
7、。[收稿日期]2009—06—23[作者简介】陈伯宇(1975一),男,黑龙江安达人,助理工程师;刘大伟(1977一),男,黑龙江讷河人,助理工程师;刘洋(1980一),男,黑龙江安达人,助理工程师。.-——191.-——2010年第l期黑龙江水利科技No.1.2010(第38卷)HeilongjiangScienceandTechnologyofWaterConservancy(TodalNo.38)文章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