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494347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5
《浅谈初中数学的教与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的教与学(作者:贾亚琴,女,1973年9月出生于陕西渭南,汉族,中教1级,1998年本科毕业后一直西安市庆华中学在任教,现任初三数学教师。邮编:710025。)摘要:听取学生意见,与学生交流、互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教师既是启发者,同时也应是学习者。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不要怕浪费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消化,也就是答疑解惑的过程,要倾心听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或者说师生来一场
2、五到十分钟的答辩会,收效颇丰。在讲课过程中,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尤为重要。在讲不等式的应用时,课本上有这样一道题:一堆玩具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若每个人分3件,则剩余4件;若前面每人分4件,则最后一人得到的玩具不足3件。求小朋友的人数与玩具数。在讲解此题时,我列了不等式组4(x-1)≤3x+4<4(x-1)+3讲给同学们听,同时,我说,也可列成式子0≤3x+4-4(x-1)<3或0≤3x+4-4(x-1)≤2,不等式虽然不一样,但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时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是这样列式的4(x-1)≤3
3、x+4<4x得到8≥x>4。x取5.6.7.8,当x=5时,3×5+4=19件,总共19件。由最后一人得到的玩具不足3件就可知道当x=5时不符合题意,舍去。当x=6,7,8时,分别代入,符合题意。所以,x取6,7,8。我说你做得很好。看来你是一个思维严密、细心的同学,老师很为你骄傲。又一次在讲分解因式时有这样一道题:。教参上是这样做的:=-=-()=-4我们的这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他把第一项与第二项交换位置,即变为,然后分解因式。我对学生的做法给与肯定,此种做法避免了变号的麻烦,可见你上课一定用心
4、思考了、教会了老师和同学们一个解决这种问题的好办法,大家应该向你学习。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是要用心、用脑,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老师就是把初中的题一个一个教给你们,这一辈子我也教不完,我只能教给你们方法,你们要学会用学到的知识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把书由厚读到薄,再由薄读到厚,也就是善于总结、归纳、对比着学。比如,在讲相似三角形判定时,我问大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几个,同学们回答有四个(边角边、边边边、角角边、角边角)我又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为什么只有三个?大家想了半天也没
5、说出所以然,我说,你们看三角形全等判定的“角角边”和“角边角”与三角形相似判定的“两角对应相似的两三角形相似”有没有感触?大家想了一会说,老师,我们明白了,这两个在相似中成了一个了。又如,在学习完特殊的四边形时,我问大家,你们想想对角线满足怎样的条件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我和大家一起逐一分析、总结。尽量让每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巩固学习兴趣。讲几何证明三角形性质定理:“等边对等角”时,我就先画一个等腰三角形,让大家说已知、求证,进一步引出如何证明,一般采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明。
6、如何构造三角形?大家答做辅助线、如何做辅助线?大家就各抒己见,我就带着他们一个一个地试,结果大获成功。一节课下来,大家轻轻松松、快快乐乐。ABC接下来学习“等角对等边”时,如图让他们自己写出已知:启发他们要证明AB=AC如何证?由于上节课的影响,他们齐声回答利用全等三角形,如何构造,大家说,做顶角平分线、做高、做底边的中线的都有,我又问?到底哪个可以?他们说:“都可以”。我说好。咱们试试,一个一个地试,结果发现做底边上的中线不能够证明。我趁势总结说:“看来,看到类似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小经验为是,
7、凡是都要自己亲自动手、动动脑,否则就会产生思维定势的错误,如果这样,你就会觉得可惜,本来自己能做对的,由于粗心大意而失分。上面是我在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点体会,拿来交流。欢迎批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