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491553
大小:4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5
《准确把握学情.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准确把握学情,设计有效的教学张向华《惊弓之鸟》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课是一篇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断定不用放箭,只拉一下弓,就可使大雁掉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振翅上窜,以至箭伤复发,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点儿风吹草动就惊恐不安。为了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我们紧扣课标,认真研读教材,尤其是注重研读学生。研读教材的途径主要通过教材单元提示、课后的练习题以及这篇文章
2、的题材。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围绕怎样思考问题开展的,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使学生学习一种思维的方式方法。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有两个要求:第一道题是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道题是讨论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怎样的判断?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出来的?课后的练习提示我们教学的重点在于感受文中人物形象,特别是更羸这个人物;感受、学习更羸遇见问题时结合经验进行观察、分析的缜密思维方式。更羸进行准确判断的依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懂最后一段词句,对我们解密更羸的思维过程起到决定作用,这也正是课标对于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
3、,即侧重考察学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策略上就设计了对最后一段的词句的品读、概括,寻找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明了更羸的观察敏锐,经验丰富和分析清晰,判断准确。这篇文章的题材是个成语故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学习这种思维方式,感受人物的智慧,还要知道成语的含义,并能尝试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在学习方式上要求“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学情是我们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我们课前对学生做了问卷调查,题目设计是:你自读课文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调查了70
4、名学生,样本是一所城市校的学生,一所农村校的学生。调查情况显示,很多学生不需要教师的讲解,自己能够基本读懂故事的内容,对于更羸这个人物有自己初步的理解,例如,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善于认真观察,爱思考,做出的判断很准等等。有趣的是学生提出了许多我没有想到、教参中也没有提出的问题。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主要是:为什么更羸能判断出它受的是箭伤?为什么更羸不用箭,只用弓就能让大雁掉下来?更羸怎么知道大雁飞得慢?叫声是很悲惨的?为什么这只大雁听到弦响就要拼命往上飞?课文中要加上的“直”字?是什么意思?“;”(分号)
5、标点是什么意思?等等。我们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这些问题中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什么更羸能判断出它受的是箭伤?”这个问题制约着学生理解更羸的所说、所做、所想。这个问题源于学生对大雁生活习性不了解。大部分问题集中在课文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更羸拉弓虚发后大雁的表现和更羸的分析推理,这也正是理解的重点。学生的问题与教材的重点是契合的;还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中的遣词造句,标点的使用提出来的。根据三个“研读”,特别是学情的触摸,我们确定了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制订了教学方案。下面通过
6、课堂的三个教学设计案例,谈谈难点的突破。第一个教学片断:开课伊始,通过对“雁”的字理溯源,解决学生对大雁的生活习性缺乏了解的问题,为后续理解更羸拉弦虚发,弦响雁落做了铺垫。“雁”中的“厂”的本意表示岩崖,通过这个信息,向我们表明大雁在高高的蓝天飞行迁徙,中途休息就宿在沼泽水边或高崖之上。如果要想猎杀,就要用弓箭。对于具有丰富捕猎经验的更羸来说,看到孤雁“从远处飞来,边飞边鸣”做出判断,这是一只刚刚受过箭伤的鸟。由此解决了学生的疑问“更羸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得是箭伤?”第二个教学片断:通过课题中的生字“弓”
7、,引发出“弦”、“箭”、“射”一系列的生字。在教学“射”字的时候,学生通过动作模拟,为搭弓射箭配音,感受到“弦响箭发”,建立起“弦”和“箭”之间的联系。看似是在进行生字教学,实则不然。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解决了学生对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大雁为什么就会有这样一系列表现的问题,为感受更羸的准确判断也起到铺垫作用。学生对更羸的形象已有初步感知,知道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这是在课文中能提取出的信息。但是更羸是怎样看问题,怎样思考问题的,这在学生的已知中没有涉及到。如何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怎样思考问题是新
8、的发展点。在教学设计上,摒弃了对故事情节的串讲,而是直接把着眼点放在了更羸这个人物上。凭借学生的已知,抓住开篇的“有名”二字,层层剥笋,从更羸的所说、所做、所想,知道更羸的有名在于他的明察秋毫,在于他能结合丰富经验进行清晰的分析,做出准确的判断。文章先呈现更羸的“说”,初读,令读者和魏王一样生疑,产生阅读期待;更羸弯弓拉弦,弦响雁落,“做”是“说”的印证,回头再读更羸说的话,更能感受更羸的信心与谦逊。所想部分是所说与所做之间的“桥梁”。就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