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知自然物象的建筑创作方法——拟态建筑.pdf

基于感知自然物象的建筑创作方法——拟态建筑.pdf

ID:51450531

大小:521.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5

基于感知自然物象的建筑创作方法——拟态建筑.pdf_第1页
基于感知自然物象的建筑创作方法——拟态建筑.pdf_第2页
基于感知自然物象的建筑创作方法——拟态建筑.pdf_第3页
基于感知自然物象的建筑创作方法——拟态建筑.pdf_第4页
基于感知自然物象的建筑创作方法——拟态建筑.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感知自然物象的建筑创作方法——拟态建筑.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第37卷第6期236SichuanBuildingScience2011年12月基于感知自然物象的建筑创作方法——拟态建筑王科奇(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130021)摘要:人类文明的进程离不开向大自然学习,大自然中很多物象的特性和形象给我们以思想和方法的启迪,同样也会对建筑的创作产生影响,拟态建筑是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领域向自然学习的一种思想、策略、方法,它是科学、技术、艺术以及自然的有机结合。本文介绍了拟态建筑的概念、类型、特征及其艺术表现力。关键词:自然;建筑;生物拟态;拟态建

2、筑中图分类号:TU_o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933(2011)06—236—05ArchitecturalcreationmethodbaseontheperceptionofnaturalmatterandphenomenamimicarchitectureWANGKeai(SchoolofArchitectureandCityPlan,JilinInstituteofArchitecturalandCivilEngineering,Changchun130021,China)Abstrac

3、t:Theprogresscourseofhuman’Scivilizationcannotbeoflearningfromnature.ThecharactersandimagesofmanymattersandphenomenagiveUSedificationonbothideasandmethods,theyalsoproduceinfluenceonarchitecturalinnovation.Itisorganiccomboofscience,technique,artandnature.Mimi

4、carchitecturearecreationidea,strategyandmethodwhicharecomeintobeingwhilelearningfromnatureinarchitecturedesignfield.Thepaperintroducestheconceptionofmimicarchitecture,thecatalogueofmimicarchitecture,thecharacterofmimicarchitecture,theexpressiveforceofmimicar

5、chitectureandtheedificationofmimicarchitectureforarchitecturalcreationandinnovation.Keywords:nature;architecture;biologicalmimicry;mimicarchitecture者的概念,将拟态建筑归人仿生建筑之列,这是认识0引言上存在的误区。生活在广袤复杂的自然系统中的人类,在向自我们周围的物象无外乎两类:自然物和人造物,然学习中走向文明和成熟。大自然的灵光普照大人造物大部分都是规则的、线性的

6、几何形体,这主要地,自然中很多物象(物体与现象的合成词)的特性是受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限制所致。然而,自然界和形象给我们以思想和方法的启迪。建筑发展得益中的万物的形状都是非规则的,人类生活的世界是于设计师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沙里宁说:“人是复杂多变的世界,复杂的根源在于世界是非线性的。大自然的一分子,凡是大自然的固有规律及基本观非线性科学的发展为当代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科念的精髓,无疑地理应成为人类的固有规律及其基学认识上的支撑。当前非线性科学的发展,突破了本观念的精髓”-1]。的确,大自然的物象时刻影响线性科学

7、对人类的束缚,为人们认识世界的本质提着人类的行动和思维,作为人类高级思维活动的建供了科学基础,人们认识到世界的非线性本质,科学筑创作,可以而且有必要吸取自然的精髓为创作服开始质疑牛顿、笛卡尔的机械论科学观和宇宙观,科务。在建筑创作领域学习自然,形成了仿生建筑和学观、宇宙观的变化,相应地也会影响艺术意志,艺拟态建筑,仿生建筑已有多方论述(包括笔者的拙术意志又会影响建筑师的建筑观,建筑观自然会影文),而对拟态建筑却论之者鲜,有人甚至混淆二响建筑师的创作手法。拟态建筑,即是对这种认识的一种回应。拟态建筑虽古已有之,但

8、直到当代,才收稿日期:2010.05-26得以真正的发展。作者简介:王科奇(1971一),男,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创作1概念的阐释理论与方法、建筑创新理论与方法。基金项目: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青年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1.1生物拟态(J20o91o67)E—mail:wkq0431@sina.com印尼海域的海马全身长满了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