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三从四德.ppt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ppt

ID:51433060

大小:263.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22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ppt_第1页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ppt_第2页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ppt_第3页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ppt_第4页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源流》三纲五常一、什么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这种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二、三纲“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

2、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孟子“五伦十教”: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三、五常“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常是不变的意思,这里指一定准则。五常就是五条准则,也叫“五伦”。这是封建礼教。1.仁(1)概念:从字源学上看,仁从人从二,是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范畴。是一种“恻隐之心”。孔子说:“仁者,爱人”,认为仁者应该同情、关心、爱护、尊重、帮助他人,时时处处以己推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韩愈说:“博爱之谓仁”(

3、《原道》),提倡广泛的、普遍的爱。张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西铭》)把天下民众看作自己的同胞兄弟,把世间万物看作自己的朋友。(2)内涵:《礼记·儒行篇》阐述了仁的具体内涵: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肃敬谨慎,是仁的实质;宽舒从容,是仁在举止上的体现;谦逊待人,体现着仁的功能;礼节言谈,体现着仁的庄重与文采;诗歌音乐,体现着仁的和悦;分财济贫,体现着仁的施与。(3)功能: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亲相爱的、和谐的关系。2.义(1)概念:是“有所不为”的“羞恶之心”,是一种判断人们行为的善

4、恶当否的价值标准,是人们思想和言行必须遵循的准则,是人们实现道德完善所必须经由的道路。(2)内容,义是群体人类共同的、根本的利益的体现。(3)义利之辨:孔子:“见得思义”,即在利益面前,要首先考虑是否应该、合理的问题。这一思想并不否定人们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而只是要以义作为衡量其行为的标准。孟子认为,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使拿天下的财富给他作俸禄,拿良马数千匹送给他,也不应该回头看一下;甚至在生命和道义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应该舍弃生命而取道义。有重义轻利的倾向。如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

5、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董仲舒:“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又进一步把重义轻利的观念推向极端。荀子:“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荀子·大略》),即义利兼顾。颜元:“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把义利二者结合、统一起来。较好地解决了义利关系问题。例子:桃园三结义;梁山忠义;3.礼(1)概念:指体现仁爱精神的具体的行为规范,是处理人际关系最根本的道德要求。爱人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义,而不是没有差别地去爱一切人。而礼则是体现这些要求和原则的具体规范。(2)内容

6、:社会等级制度、法律规定和伦理规范的总称;社会的道德规范;礼节、礼仪、仪式以及待人接物处事方法。(3)功能:就个人来看,礼是立人之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曲礼上》)——礼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础,而学礼也就自然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的前提条件。作为一种传统道德规范,礼在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维系社会秩序的安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政治层面看,“为政先礼”(《礼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论语》)礼是

7、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4)人际交往中,遵守四个原则:尊重、遵守、适度、自律。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5)举例:“天下之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孟子·公孙丑下》)*“程门立雪”——宋代学者杨时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

8、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4.智(1)概念:智即理智、理性、智慧。指道德认识和道德理性。是判别是非善恶的一种能力和观念,孟子提出“是非之心,智也”的命题。智与其它四常不可分割。智离开仁便显得苛刻,离开义便显得乖巧,离开礼便显得浅薄,离开信便显得诡诈。(2)内容:第一,知道遵道;第二,利人利国;第三;自知知人;第四,慎言慎行;第五,见微达变。此外,还包括好学知过、量力而行、居安思危等。(3)功能:作为道德认识,智的基本功能就是明辨是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