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高职02教案07第七章 传染病.docx

病理学 高职02教案07第七章 传染病.docx

ID:51383805

大小:510.2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22

病理学 高职02教案07第七章 传染病.docx_第1页
病理学 高职02教案07第七章 传染病.docx_第2页
病理学 高职02教案07第七章 传染病.docx_第3页
病理学 高职02教案07第七章 传染病.docx_第4页
病理学 高职02教案07第七章 传染病.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理学 高职02教案07第七章 传染病.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传染病一、教学目标1.掌握和熟悉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类型、各型病变特点及病理临床联系;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的比较;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2.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概念及病因与传播途径;结核病概述与肺外器官结核病;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概念、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慢性、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理与临床联系。二、课时分配本章共6个任务,本章安排4课时。三、教学重点我们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掌握和熟悉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类型、各型病变特点及病理临床联系;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的比较;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

2、化与临床联系。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概念及病因与传播途径;结核病概述与肺外器官结核病;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概念、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慢性、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理与临床联系。四、教学难点掌握和熟悉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类型、各型病变特点及病理临床联系;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的比较;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联系。五、教学内容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常见传染病。一、病因与传染途径目前对各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炎临床流行病学特点等已

3、比较了解,具体见表7-1。二、基本病理变化各型肝炎病变基本相同,都是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1.肝细胞变性、坏死(1)肝细胞变性①细胞水肿。②嗜酸性变。(2)肝细胞坏死①嗜酸性坏死。②溶解性坏死。2.炎细胞浸润。3.肝细胞再生。4.间质反应性增生和小胆管增生。三、临床病理类型病毒性肝炎除按病因分为甲、乙、丙、丁、戊、庚6型外,还可以从临床病理角度分为普通型及重型2大类。其中,在普通型中又分为急性及慢性2类,急性有黄疸型及无黄疸型;慢性有轻、中、重3种。重型肝炎又分

4、为急性及亚急性2种。(一)急性(普通型)肝炎本病最常见。临床上又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2种。我国以无黄疸型肝炎居多,其中多为乙型肝炎,一部分为丙型。黄疸型肝炎的病变略重,病程较短,多见于甲型、丁型、戊型肝炎。两者病变基本相同,故一并叙述。1.病理变化:广泛的肝细胞变性,以胞质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最为普遍。2.临床病理联系:由于肝细胞弥漫性肿胀,使肝体积增大,被膜紧张,故临床上出现肝大、肝区疼痛或压痛。3.结局:急性肝炎患者多在半年内可逐渐恢复。点状坏死的肝细胞可完全再生修复。(二)慢性(普通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病程持续在6个月以上

5、者即为慢性肝炎,其中乙型肝炎占绝大多数(80%)。1.病理变化:根据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程度将慢性肝炎分为轻、中、重3型。2.病理临床联系: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肿胀,使肝脏体积增大,被膜紧张,临床上引起肝区疼痛,肝细胞坏死,使肝细胞内的酶类释放入血,故血清ALT升高,同时引起多种肝功能异常,病变严重者可出现黄疸。3.结局:本型肝炎大多在6个月内治愈,点状坏死可完全再生修复。一部分病例(多为乙型、丙型肝炎)恢复较慢,其中乙型肝炎5%~10%、丙型肝炎约70%转变为慢性肝炎。(三)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少见。起病急,病程短,病

6、变发展迅速,病死率高。临床上称为暴发型肝炎。(1)病理变化:肉眼观察:肝体积明显缩小,重量可减轻至600~800g,以肝左叶更明显。被膜皱缩,质地柔软,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故又称急性黄色(或红色)肝萎缩。(2)病理临床联系:大量肝细胞的迅速溶解坏死,可导致:①胆红素大量入血而引起肝细胞性黄疸;②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导致出血倾向;③肝功能衰竭后对各种代谢产物的解毒功能发生障碍,导致肝性脑病。此外,由于胆红素代谢及血液循环障碍等,可诱发肾衰竭,称肝肾综合征。(3)结局:大多数患者在短期内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肝功能衰竭,其次为消化

7、道大出血或急性肾衰竭、DIC等。如能渡过急性期,部分病例可发展为亚急性重型肝炎。2.亚急性重型肝炎多数是由急性重型肝炎迁延而来或一开始即呈亚急性经过。少数病例可由普通型肝炎恶化而来。病程可达一至数月。(1)病理变化:肉眼观察:肝体积缩小,表面包膜皱缩不平,质地软硬程度不同。有些区域可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切面可见坏死区呈红褐色。镜下观察:主要表现为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2)结局:如能及时恰当地治疗,病变可停止发展并有治愈的可能。多数继续发展而转变为坏死后性肝硬。第二节结核病一、概述结核病(tuberculos

8、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病,以肺结核最多见,病理变化特征为结核结节形成和干酪样坏死。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盗汗、消瘦等。(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人类结核病的主要致病菌为人型和牛型。患者和带菌者为主要的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少数经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