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之我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之我见平果县第七小学陆声艺新课程的实施,各地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外语学习要求达到不同的分级目标,这有效的解决了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的矛盾,有利于因材施教,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利用好现有设备,尽量体现新教材精神,达到新教材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摆在广大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听力能力的提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突破口.(一)英语学情分析对多数学生来讲,学习英语不是为了用它交谈,写作,只简单的应付毕业考试,有的学了几年连英文字母多少个都不知道。由于缺乏和新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仪器和手段,大多教师都凭一个录音机和一块小黑板授课,难以
2、突出教材主题,创造教学情景,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厌学倾向十分严重,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由此可知听力能力的薄弱。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方面:众所周知,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听、说、读、写是其基本方式,有科学研究表明,近50%的信息交流是由听来完成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听力教学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高考及各地方中考初考均在英语考试中增加了听力测试,且比分有逐步加重的趋势,这无疑会引起师生对听力训练的高度重视,促进了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英语听力教学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学生普遍反映在听的过程中,跟不上语速,对语音、语调不适应,
3、反映迟缓,无法通篇把握大意,抓不住中心,听力能力测试成绩普遍较低。影响学生听力能力提高的因素除了教师素质偏低、听力训练的条件欠缺、语言训练的环境较差外,学生缺乏听力技能和技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1)语言障碍由于有的学生接触英语较慢,在语音方面,母语方言严重影响着英语的发音,对于语句中的连读、轻重、略读等语言形式很难在短时间内予以掌握,技能的形成更无从谈起;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都需要一定数量的词汇特别是习语、词组等作基础。按照现有小学、初中4、高中教材,从词汇量上看,应该说完全能满足学生运用英语正常交际的需要,但由于学生对所学英语单词只知道教材上的意思,而对其词性
4、、转换、派生以及在不同语境中可能表达的不同意思缺乏必要的认知,因而在词汇量上大打折扣。另外,英语听力材料一般以口语化内容为主,而我们的英语教学往往追求语句的语法与逻辑的完美,而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由此可见,语言知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是基础和关键,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强化。(2)文化障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掌握语言必须先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文化差异必然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应用。农村学生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对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英语国家的历史人物、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对听力材料中的背景知识等方面知之甚少,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造成判断失误、听力
5、理解受阻。(3)学习习惯障碍在英语测试中,考生一般都反映录音磁带速度太快,跟不上节奏,只能断断续续地去捕捉听力材料的意思。造成这方面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我们不良的教学方式而培养了学生不良的听力习惯。在传统的听力训练中,教师总是采用放慢速度、多次重复的方式,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听懂材料,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先将所听的英语信号在脑中运用英译汉的方式进行思维理解,这种听练习惯严重影响着英语语感的形成,阻碍听力水平的提高。(4)心理障碍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已成为共识。现阶段,英语教学中听力训练是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不易突破的难点,因此,学生在心理上都害怕听
6、力测试,紧张、焦虑的心理伴随着整个听力测试过程。我们都知道人处在焦虑的状态下,其心理语言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思维迟钝甚至会出现思维暂停现象,越急越听不懂,越听不懂越急,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听的进程和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进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2、老师方面:对新课改有点犹豫和两难,新课程要求更高,而学生水平远不及新课程的起点要求,如很多小学校根本没开英语,开了的也行同虚设,学生的低起点教材的高要求对立,教师犹豫。新教材的要求高教学配制:实物、多媒体、课件等,学校难以实现,这给教学带来困难,教师在传统教法和课改教法间徘徊,难以取舍,进退两难。3、教材方面:教材起点高,不适
7、应农村学校的实际。以英语学科为例,外研社出版的英语新教材对于大多数小学未开英语课的农村学校来说还是难度偏大,起点过高。薄弱的学生语言能力使新教材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受到很大的制约。4教材内容新,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研版是一部中英合资的教材,语言很有时代感。但对于知识面相对较窄的农村学生来说,很多内容却因缺乏生活体验而显得十分遥远。教材份量加重,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我们把"人教版"旧版本和“外研版”做了一个比较,词汇,包括人名和缩略词在内,份量差不多增加了一倍,但课时没有增加,师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大。4、课改实施新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