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刍议.doc

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刍议.doc

ID:51341768

大小:6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2

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刍议.doc_第1页
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刍议.doc_第2页
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刍议.doc_第3页
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刍议.doc_第4页
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刍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刍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刍议摘要:该文根据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培养的现状,提出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6个重要方面,以此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教育培养的方式方法、教学理念、管理方式方法、测评标准上创新和改革,进而创建培养创新人才的新的体制,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和教育人才的目的,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保障。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议与实施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c)-0255-02培养创新人才,其模式主要是以新时期教

2、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优化和完善教育教学内容和模式体系的为原则的一系列方式方法的总称。在人才培养冃标、学科专业设置、理论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和内容,都需要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培养模式,H益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1以通识教育为本,奠定创新人才学科基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高校教学的两大组成,前者主要关注学生学科专业及人文素养的需要,后者则给予学生某种职业能力训练。通识教育的特征是强

3、调原理性、理论性、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筹等一系列的教育培训。同时,通识教育还将解决各种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作为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此外,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涵盖整个学科专业领域,同时还充分体现了学科Z间的交叉相融。2人才专业知识的创新促使课程体系的创新高校的课程体系,特别是着眼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课程体系,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多元开放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既要确保学科专业知识相对稳定的同时,也需要动态的与行业企业进行不断的交互和沟通。创新型人才的课程设置一般是建立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三方曲综合发展的结构,既要体现理工文理的交融,也要做到自

4、科和社科的相结合,同时在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学习的发展为指导思想。(见图1)2.1增设创新理论方面的课程内容创新型综合素质重要的要素之一是构建学牛创新理论与方法,这是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根据创新实践活动的锻炼,可以提升创新思维的综合性,扩展创新思维广度,提高创新思维深度,进而有效的提高创新索质。2.2实践性教学课程的创新实践性教学课程的改革,既要转变大学牛开展实验课程沦为一个基础单一的验证过程的情况。同时,也要将实验课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方便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等形式,开展科研等工作。实

5、践性课程的主体由教师变成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将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变成实际实践能力。2.3开展专业性讨论课开展专业性讨论课对于互动课堂的建立、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力、促使学牛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十分重要。专业性讨论课将围绕创新性主题,促使和开阔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构建学生在讨论提升的环境中通过研讨进行学习的平台。2.4开设综合课程综合化是当今课程发展的乂一趋势,这些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融相通发展趋势和知识快速更新变化的必然要求。这些要求促使课程内容必须具有跨学科的综合性质。同时,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自身的发展也历经了相融、分

6、化、再相融的历程。所以,只有强调课程的综合性,促使学生的认知既要符合科学综合化的特征,向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文理交融的知识体系,才能促进学生具备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2.5促进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和做毕业论文,积极鼓励支持辅修专业的开设,高等院校可以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根据自我发展和兴趣爱好选择专业,并支持学生在该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其他专业的辅修,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和做毕业论文。这些措施将促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由此建立自身发展的知识结构,而非束缚于单一的学科专业内,做到即夯实学科专业基础,拓展知识结构。2.

7、6充实授课内容,対接前沿科学的发展高等院校将科研、生产中出现的新成果、新技术及行业企业前沿发展的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之中,调整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使课程内容和设置体系更加完善科学,不断满足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耍。这样一种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系一方血能促使学生掌握本学科丰富的基础理论体系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掌握相关学科及科学前沿的知识,能做到兼收并蓄,思维拓宽,奠定跨学科专业的研究基础。3加强教育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由于受应试教育人才选拔机制和传统教育思想的约束的影响,国内许多高校在教育屮把课堂教学作为“传道”的主要途径

8、,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主。这种状况迫使学生轻能重知,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知识体系和结构理论化,毕业后需要较长的时间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