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综述双相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doc

【精品】综述双相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doc

ID:51339978

大小:8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22

【精品】综述双相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doc_第1页
【精品】综述双相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doc_第2页
【精品】综述双相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doc_第3页
【精品】综述双相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doc_第4页
【精品】综述双相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综述双相障碍的遗传学研究进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双相障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摘要)天津市公安局安康医院于晶妮双相障碍是一种具有病程循环和高复发率特点的严重精神障碍,双相障碍的发病率约0・5%~1%,严重影响着人类精神健康。其病因学复杂,至今仍不十分清。探究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长久以来成为关注的热点。双相障碍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自然病程变化不定,常易漏诊和误诊,治疗难度也极大。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学因素具有重耍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在此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双相障碍的发病涉及复杂的致病因索,如遗传、环境、社会和精神压力等。流行病学通过对家系和挛生子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双相障碍是具有遗传性的疾病,但是其分子机制一直备受

2、争议。虽然遗传连锁研究(geneticlinkagestudies)已经验证了双相障碍的部分相关基因突变,尤其是在18和22条染色体的突变,但是,并没有发现与双相障碍相关的单一基因位点。BP的遗传机理非常复杂,很可能是多基因的微效作用累积所致①不同家族的遗传基础均不相同,而且不同基因的突变或变异也会出现相同的临床表型;②环境因素对BP的发生发展作用机制也需进一步探讨。连锁分析的结果不尽人意,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一些研究只局限于少的区域,而且大多研究没有得到重复。关联研究的较多结果表明,G7刀G30和BDNF基因可能与BP存在关联。双相障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天津市公安局安康医院于晶妮双相障碍是

3、一种具有病程循环和高复发率特点的严重精神障碍,双相障碍的发病率约0・5%~1%,严重影响着人类精神健康I其病因学复杂,至今仍不十分清。探究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长久以来成为关注的热点。双相障碍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自然病程变化不定,常易漏诊和误诊,治疗难度也极大。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学因素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在此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双相障碍的发病涉及复杂的致病因素,如遗传、环境、社会和精神压力等。流行病学通过对家系和挛生子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双相障碍是具有遗传性的疾病,但是其分子机制一直备受争议。虽然遗传连锁研究"(geneticlinkagestudies

4、)[1经验证了双相障碍的部分相关基因突变,尤其是在18和22条染色体的突变,但是,并没有发现与双相障碍相关的单一基因位点。1染色体的连锁分析据相关研究,与双相障碍相关联的染色体包括5号、11号和X染色体,有研究将与双相障碍相关的等位基因定位于18pll.2o有文献提到,该病的患病与易位相关,但这一相关具有不确定性,该病的发生与11号染色体相关联,但与断裂点本身没有确切关系。关于精神疾病的临床及分子学研究表明外遗传因素也许在其起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PetronisiH指出,在双相障碍多家庭的连锁分析屮发现的18号染色体位点间差异捉示患病的亲代方存在等位基因的分离,这一发现意味着基因组

5、印迹的外遗传机制可能参与其中。通过寻找18号染色体的不同修饰基因而获得的基因组印迹证据,为双相障碍危险因子的外遗传克隆奠定了基础。在研究染色体lq22连锁区屮一氧化碳合酶的C末端PDZ配基(carboxyl-terminalPDZligandof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CAPON)与疾病相关的编码变异时,研究者发现末端包含2个基因外显子的短型CAPON叭通过对105例患者(其中35例双相障碍)的背外侧前额皮质(dorsolateralprefrontalcortex,DLPFC)的RNA进行即时PCR分析,发现短型CAPON在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中的

6、表达明显升高,提示短型CAPON在双相障碍病因学中的作用,该效应的存在需要后续研究加以证实。双生子、家系研究及分子学研究支持这样一个假说,即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间存在遗传叠加。两种疾病共有的大脑结构特征可能源于共同的遗传风险表型。白细胞介>-1(IL-1)簇染色体(2ql3)的遗传变异,之前被认为与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病风险增加具有相关性,现也有证据表明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灰质缺陷、脑室增大及前额叶的活性降低具有相关性。Papiol等研究ILJ簇染色体对双相障碍患者大脑形态学的影响,对20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IHB和IL-1RN遗传变异分析。通过MRI检查获得关于全脑灰

7、质、口质、DLPFC、颍上回、海马及侧脑室的影像。他们发现双相障碍患者中存在IL-1B基因多态性2511C/T(rsl6944),其与全脑灰质缺陷及左侧DLPFC灰质缺陷具有相关性。该发现支持IL-1簇变异是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灰质缺陷的共有遗传危险因素的假说,当然需要在更大样本中进行独立研究以证实该结果。2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障碍线粒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三竣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oxidativephosphorylation,OXPHOS)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