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师培训之二——阴阳与气血津液5.ppt

中医养生师培训之二——阴阳与气血津液5.ppt

ID:51329191

大小:223.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3-22

中医养生师培训之二——阴阳与气血津液5.ppt_第1页
中医养生师培训之二——阴阳与气血津液5.ppt_第2页
中医养生师培训之二——阴阳与气血津液5.ppt_第3页
中医养生师培训之二——阴阳与气血津液5.ppt_第4页
中医养生师培训之二——阴阳与气血津液5.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师培训之二——阴阳与气血津液5.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阴阳学说与气血津液学说——中医养生师培训之二阴阳学说阴阳学说阴阳的最初涵义: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的一方属阳,背日的一方属阴。后用来概括和说明同一事物或现象相互对立两个方面的属性,或具有对立特性的两个事物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对立。天与地,昼与夜,动与静,升与降,热与寒,内与外。二、阴阳互根。指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没有阴,阳就不存在,没有阳,阴也不存在。如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热就没有寒。方剂当归补血汤用黄芪30克当归6克。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三、阴阳消长。指此消彼长、彼进彼退的现象。一年四季,由春至夏,寒气渐减,

2、湿热日增,就称为“阴消阳长”,由秋至冬,热气渐消,寒气日增,就称为“阳消阴长”。四、阴阳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对立面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如白昼与黑夜的交替,四季气候的寒热变迁。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那“阴阳转化”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人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中又有阴阳所属,心肺居上为阳,肝脾肾位于下部为阴。二、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凡组织结构和

3、气血津液等物质为阴,由这些物质所发挥的功能则属于阳。机能活动(阳)的产生,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而各种营养物质(阴)的新陈代谢,又必定要消耗一定能量(阳)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人体的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常可导致对方的不足,即所谓“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最后可导致“阴阳双虚”。“阳虚则生寒,阴虚则生热。”四、用于疾病的诊断。正确的论断,首先要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望诊时面色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闻诊时声音洪亮为阳,低微断续者为阴。五、确立治疗原则。阴阳有偏盛

4、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促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黄帝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如何理解这段话呢?应该从生命的基本物质谈起!气血津液学说气一、气的概念:古人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中医学的气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二是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前者是后者的物

5、质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功能表现。二、气的生成:气的生成来源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肾),第二是饮食中的水谷之精气(脾),第三是经过肺所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肺)。三、气的生成与分布气的种类基本含义生成分布主要功能元气先天之精所化生,靠后天水谷之精的滋养及补充,为人体最根本之气存于肾中1、推动生长和发育。生老病死2、激发身体的生理功能,是人体活动的原动力。宗气自然界的清气和水谷之精气组成,为全身最集中之气存于胸中1、推动呼吸,声音,宗气足。2、帮助心脏推动气血运行。营气由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生成,运

6、行于脉中,附着于营血之水谷精气。通过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运行全身1、化生血液,成为血液的组成部份。2、营养全身,为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卫气由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生成,运行于脉外,起保卫作用。与营气并行,随同营气分布全身1、温养作用,体温。2调节作用,汗孔的开合。3、防御作用,肌肤是第一道防御线。卫气为阳,营气为阴。气四、气的生理功能:1、推动作用:如此作用减退时,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血和津液生成不足,输布和排泄受阻。2、温煦作用:阳气愈多,产热愈多,“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如此功能失调,便可

7、见畏寒喜暖,四肢不温。3、防御作用:有维护肌肤,防御邪气的作用,免疫力。4、固摄作用:防止血液溢出脉外,保证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血一、血的生成与功能:1、生成:血即血液,是运行于脉中的红色液体,主要来自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注之于脉,化而为血。2、功能: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营养和滋润作用。若血液亏虚,精神不振、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面色无华、爪甲不荣等。虚症形成的原因逆时而动,违背自然。虚症形成的原因以妄为常,违犯“常”规。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

8、筋。——《素问·宣明五气篇》阴虚、阳虚的症状及调理阴虚---热证---功能亢进阳虚---寒证---功能衰退症状表现:五心烦热(午后热甚)、面色潮红(颧红)、烦而多言、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尿黄、便干(甚至便秘)、舌质红。偶有发热,为持续低热。情志发展下去—多动,躁狂宜多静坐,沉思,练习书法。调理指导:以增健、女士为主。症状表现: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腰酸腿痛、声低气怯、静而少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