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皮苷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pdf

柚皮苷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pdf

ID:51279106

大小:328.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3

柚皮苷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pdf_第1页
柚皮苷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pdf_第2页
柚皮苷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pdf_第3页
柚皮苷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pdf_第4页
柚皮苷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柚皮苷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8卷分析化学(FENXIHUAXUE)研究简报第1期2010年1月ChineseJournalofAnalyticalChemistry100~104柚皮苷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马秀玲陈日耀郑曦陈晓陈震(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州350007)(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宁德352100)摘要以邻氨基酚为单体,无电化学活性的柚皮苷为模板分子,采用循环伏安法(扫速为100mV/s)在碳电极上往复扫描30次,电聚合出具有识别柚皮苷分子功能的敏感膜。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全反射(XRR)及电化学方法对该印迹传感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印迹传感器敏感膜与非印迹

2、膜在形貌结构和电化学特性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此传感器对柚皮苷有较好的选择性,响应快(3Os),在6.0X10一~I.4×10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且重现性好(RSD=1.8%,n=5);传感器对柚皮苷的检出限为1.6×10~mol/L。关键词柚皮苷;分子印迹;传感器;邻氨基酚1引言柚皮苷(Naringin,NG)是一种双氢黄酮类化合物,有抗氧化性(抑制氧化酶活性)、抗病毒、抑菌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促进氧化的双重作用。NG是黄酮类化合物中促进氧化作用最强的物质之一,对人体基因具有诱导毒害作用。通常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NG

3、。分光光度法选择性低,而液相色谱法仪器较贵,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高效、快速且廉价的检测方法。分子印迹技术以其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而备受关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在传感器中取代物质分子作为识别元件,研制耐受性强、低成本的分子印迹传感器。本研究以NG为印迹分子,通过电化学聚合制备了具有识别NG功能的印迹敏感膜传感器,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全反射(XRR)及电化学方法对此传感器进行了表征。以KFe(CN)为电活性探针分子,对NG实现了间接、快速的测定。2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XL3OESEM—TMP扫描电镜(荷兰Philips.FEI公司);CHI

4、660型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仪器公司);XPertProMPDX射线全反射仪(荷兰Philips公司);Prostar240型HPLC(美国Varian公司)。柚皮苷(NG,>98%,南京泽朗医药公司);邻氨基酚(OAP,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2.2分子印迹传感器敏感膜的制备B将碳工作电极抛光,在二次蒸馏水和无水乙醇中分别超声洗涤5min,并重复3次,然后进行电化学活化处理,即在0.5mol/LH,SO中于一0.3~1.5V进行循环伏安扫描,直至获得稳定的循环伏安响应曲线。电化学聚合采用传统的三电极系统。以分析纯碳棒(=5mm)为工作电极,铂

5、丝电极为辅助电极,饱和AAl电极为参比电极。将0.2588gOAP溶于0.1mol/LHC10中,用0.4mol/LNaOH调节pH值呈弱酸性,定容至50mL;取20mL溶液,加入10mL0.O1mol/LNG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扫描30次,扫描范围一0.2~1.0V,扫描速率为100mV/s。电聚合完成后,分别用甲醇和0.5mol/LH,s0浸泡12h,以去除聚合物基质中的NG,制成保留有NG分子构型孔穴的分子印迹高分子膜传感器。非印迹敏感膜电极的制备除了不加入印迹分子NG外,其余步骤与印迹膜相同。2.3检测方法采用三电极检测装置:印迹传感器为工作电极,铂丝电极为辅助电极,饱

6、和Ag/AgC1电极为参比电20094)6—10收稿;2009—104)7接受本文系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0710009)和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No.2008-762)资助E—mail:zc1224@pub1.fz.fj.cn第1期马秀玲等:柚皮苷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l0l极:在室温下,以0.01molfI_KsFe(CN)为测试底液,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技术对印迹传感器进行电化学表征。此外,采用差分脉冲法评价NG印迹传感器的分子印迹效应;以恒电位计时安培法评价传感器的选择性。3结果与讨论3.1分子印迹电聚合图1为在模饭分子NG存在下,电极上OAP

7、电聚合形成敏感膜过程的示意图。OAP在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是完全不可逆的过程,在0.25V处有一个明显的氧化峰且无对应的还原峰出现。随着扫描次数的增多,峰电流明显降低,扫描十几次后氧化峰基本消失,在碳电极表面生成了非导电的致密的聚OAP敏感膜,可通过扫描的次数方便地控制膜厚度。在酸性溶液中,聚OAP膜的结构”如图l所示。膜中存在的功能基团一NH易与NG的一0H形成氢键,在0.01mol/LKFe(CN)溶液中,NG分子通过氧键作进入分子印迹传感器中,引起K(CN)峰电流变化值的响应。在强酸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