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264310
大小:157.00 KB
页数:75页
时间:2020-03-20
《个人所得税基本制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东南大学远程教育财政与税收第五十一讲主讲教师:吴斌1第十四章个人所得税法【本章提要】第一节个人所得税概述介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和现状。第二节个人所得税基本制度掌握个人所得税制的课税范围、税基、税率等基本要素。第三节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应掌握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方法、熟悉各征税项目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方法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扣除捐赠款的计算方法、境外缴纳税款抵免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法定免税项目、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纳税的内容。第四节个人所得税计征管理介绍个人所得税的一般计征方法纳税期限以及纳税地点等内容。2【理解分析】参考下图所示:3第一节个人所得税概述【本节提要】
2、系统介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演变和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特点。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演变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收。4【理解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演变,大致经历了50年代个人所得税税种的设置、80年代个人所得税制的建立和90年代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和完善三个阶段。1.50年代个人所得税税种的设置2.80年代个人所得税制的建立53.90年代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和完善(1)合并税种。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的修正案,规定不分内、外,所有中国居民和有来源于我国
3、所得的非居民,均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取消了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6(2)扩大征税范围。新的个人所得税制不仅将个人因进行股票、债券、土地使用权、房产转让交易所形成的资本利得纳入征税范围,而且把个人从事工商事业(包括承包、承租经营)取得的所得,也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7(3)调整税率结构。现行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已降低为45%,工薪所得适用的税率结构增加为9档。今后,我国个人所得税率结构的改革应走降低边际税率、简化税率结构的道路,使税率结构有利于发挥对个人所得公平、合理分配的调节作用。8(4)改进征收方式。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规定,取得相同收
4、入的人必须按同样的标准扣除费用,并缴纳同样的税额。今后,应按国际通行做法,采取按家庭人口及费用支出数设计费用扣除标准,按月预缴,按年清算的计征方法,并采取指数法或其他方法消除加重个人税负的通货膨胀因素,从而使税制更加合理。9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特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分类分率课征我国个人所得税将个人应税所得划分为11类,实行按年、按月或按次计征的分类分率课征制:对工资、薪金所得按月计征,实行9级超额累进税率,对个体工商业经营者,承包承租者的生产经营所得按年计征实行5级超额累进税率,对其他所得实行20%的比例税率。102.定额定率扣除纳税人的各项所
5、得,视情况不同分别采用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内外有别的办法:对中国居民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每月定额扣除800元,对外国居民和中国非居民每月定额扣除4000元;对其他所得定额扣除800元或定率(20%)扣除费用。113.按月按次计算实行由支付单位扣缴的源泉征收法,即对可以在应税所得的支付环节扣缴的,均规定必须由支付单位实行代扣代缴,只有在没有扣缴义务人或者个人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等少数情况下,才采取由个人自行纳税申报的办法。这些规定简化了征收手续、节省了征税成本和纳税费用,既方便纳税人,也有利于税务机关征收管理。12第二节个人所得税基本制度一、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
6、征税范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按照国际通常的做法,依据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共分为居民和非居民,并分别承担不同的纳税义务。13【理解分析】我国依据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原则,同时行使居民管辖权和地域管辖权。凡在我国有来源于我国境内的应税所得的个人,不论是本国人或外国人,都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对中国居民纳税人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全部所得征税,对非居民纳税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征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按照国际通常的做法,依据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共分为居民和非居民,并分别承担不同的纳税义务。141.居民纳税人的判断标准①住所标准。住所通常是指个人长期居住或具有
7、长期居住意愿的场所,按其居住意愿的不同特征可分为永久性住所和习惯性住所。从法律上说,户籍所在地通常就是永久性居住地。而习惯性居住地可以是永久性居住地,也可以是因其他原因而经常居住的场所。我国税法按照习惯性居住地标准来判定纳税人的居民身份。15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所谓习惯性居住或住所标准也是一项法律意义上的判断标准,因此,习惯性住所不一定是实际的居住场所。例如,某中国居民因学习、工作、探亲、旅游等原因而在中国境外居住的,在其原因消失之后,必须回到中国境内居住的,虽然他实际居住在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