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导学案答案.doc

散步导学案答案.doc

ID:51239667

大小:42.0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0

散步导学案答案.doc_第1页
散步导学案答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散步导学案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散步》导学案温故知新:※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培根※人生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比尔·盖茨※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也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论语》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体会作者借“散步”这一小事所传达的孝敬父母的情感,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3.培养孝敬父母的品质。【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借“散步”这一小事所传达的孝敬父母的情感。【学习难点】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课时】1课

2、时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①霎(shà)时②chāi(拆)散③委qū(屈)④水波línlín(粼)(粼)⑤各得qí(其)所2、整体感知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散步的时间初春散步的地点南方的田野上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儿子、妻子散步的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散步的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散步的结果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合作探究(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陪老人散步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为老人走路很慢,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歇息。既然母亲自己

3、不愿去散步,让她留在家中,自己去散步似乎并不过分,“我”却还要劝母亲去散步,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孝敬母亲。(2)第3段“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字有什么作用?极言母亲过冬的艰辛,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同情与关心。(3)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分歧”指的是什么?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4)“我”面对分歧要“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要的是哪“两全”呢?一家人不分开也既能满足母亲的愿望,又能满足儿子的愿望。(5)面对分歧,“我”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处理事情的原则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办法:委屈儿子,走大路。原则:照顾老人。最后:母亲宠爱孙子,让

4、着孙子,要“我”走小路。导学释疑:1、“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并与同学交流。“我”和妻子走的很小心,唯恐哪一步有闪失。这个形象是有象征意义的。它象征着一个家庭中中青年一代(“我”这一代)的责任感,既要好好赡养上一代,又要好好抚养下一代。每个家庭若都能如此和睦温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肯定是和谐的。2、第二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插叙。补充说明散步的原因,突出孝敬父母这一中心。3、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课

5、文,说说你的理解。《散步》借散步这一生活中极普通的小事情来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一重大话题,所以说它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拓展延伸:说说自己在家为自己的长辈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并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成果展示: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①霎(shà)时②chāi(拆)散③委qū(屈)④水波línlín(粼)(粼)⑤各得qí(其)所本文选取了祖孙三代()这样一件平凡的小事,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重大的主题,这是采用了()的写法。小结:课文主旨:中青年一代身上背负着善待上一代和保护下一代的沉重责任,所谓“尊

6、老爱幼”,更重要的是要孝敬父母,才能使一个家庭和睦相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小中寓大)。《散步》《蝉》《贝壳》都用了这种写作手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