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201068
大小:46.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9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导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导学学习目标: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2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4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自主学习:一、电荷1.自然界中两种电荷: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实质是 二、电荷
2、守恒定律 内容:三、几个基本概念 1.电荷量2.元电荷3.比荷4感应起电: 四、思考与练习 1.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球带的电荷量为q,B、C均不带电。现要使B球带的电荷量为3q/8,应该怎么办? 2.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
3、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3.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 A.导体B带负电 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 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两边的电荷量大小可能不等,与如何分有关 D.只要A与B不接触,B的总电荷量总是为零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负电荷最早由美国科学学家富兰克林命名 B.元电荷电荷量的大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C.元电荷就是电子 D.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
4、或质子所带电量大小相等的电荷量 E.在上题图中若A向B逐渐靠近,在B左端和右端的电荷量大小始终相等并且连续变化五.知识拓展: 5.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6.用一根跟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不带电验电器的金属小球a,然后用手指瞬间接触一下金属杆b后拿开橡胶棒,这时验电器小球a和金箔b的带电情况是( ) A.a带正电,b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 C.a、b均带正电 D.a、b均不带电 7.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相同且不带电的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
5、且对地绝缘,哪些方法能使两球带等量的电荷? 六.探究: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现象中那些带静电的现象是有益的,那些是对我们是有害的?家用电器是如何防止金属外壳带电的?七.学后反思:课后作业: P5问题与练习1、2、4 【阅读材料】静电学发展史 “电”一词在西方是从希腊文琥珀一词转意而来的,在中国则是从雷闪现象中引出来的。自从18世纪中叶以来,对电的研究逐渐蓬勃开展。它的每项重大发现都引起广泛的实用研究,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今,无论人类生活、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活动都已离不开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带有专门知识的研究内容逐渐独立,形成专门的学科,如电子学、电工学等。电
6、学又可称为电磁学,是物理学中颇具重要意义的基础学科。古人对于电的理解 自然界的雷鸣电闪,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要对雷电现象做出正确解释,在当时是很困难的,因此人们在民间流传着各种神秘的和迷信的看法。不过,雷电现象终究是自然界固有的,人们能够控制并重复实现的电学现象是摩擦琥珀后可使它吸引纸屑、芥子等微小物体的实验。静电学的发展 公元前600年前后,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发现了当时的希腊人摩擦琥珀吸引羽毛。但在当时人们认为“琥珀吸引微物是它们内在的能力”,并不能给出正确的结论。天上的雷电和手中的琥珀在人们看来这些现象与磁石吸铁一样,属于物质具有的性质此外没有任何联系。直到18世纪,通过
7、美国人富兰克林著名的在雷雨中放风筝的实验,证明了雷电和摩擦带电具有同样的属性。在中国,西汉末年已有“碡瑁(玳瑁)吸偌(细小物体之意)”的记载;晋朝时进一步还有关于摩擦起电引起放电现象的记载“今人梳头,解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600年,英国物理学家吉伯发现,不仅琥珀和煤玉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而且相当多的物质经摩擦后也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他注意到这些物质经摩擦后并不具备磁石那种指南北的性质。为了表明与磁性的不同,他采用琥珀的希腊字母拼音把这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