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ID:51197236

大小:6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0

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1页
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2页
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Ep1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作者:冯忠王希佳摘要目的:探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方法。方法:对诊断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直性眩晕的患者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疗效。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7%。结论: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安全有效。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Epley耳石复位法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diagnosisandtherapyofpc-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PC-BP

2、PV).Method:Inthediagnosisofpc-BPPVpatientsusingEpleyrespositioningprocedureoftreatment,observationandanalysisofeffects・Results:Theeffectiveratewas97percent.Conclusion:EpleyrespositioningprocedurearesafeandeftectivetreatmentofPC-BPPV.Keywords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p

3、osteriorSemicircularcanal:Epleyrespositioningprocedure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其起病急骤,眩晕与头位改变有密切关系,持续时间极短,一•般为数秒至数十秒,体位改变与眩晕症状之间有一个数秒钟的潜伏期,有易疲劳性。BPPV在临床并不少见,是中老年人眩晕最常见的原I大I,其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占90%左右,但此症常帶被误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本文冋顾性总结了本院72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采用Epley耳石复位法治疗效果满意。1资料和方法1.1―般资

4、料总结了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72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其中男32例、女40例,年龄45〜80岁(平均60岁)。1.2临床特点72例患者均符合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①有因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史,常见体位是起、卧时;②有潜伏期3〜5s,持续时间不超过30s,呈疲劳性;③特征性试验Dix-Hallpike试验[1]阳性,即旋转性眼恿向健侧,恢复原坐位时出现反方向的旋转性眼屣,而仰卧侧头试验常呈阴性°可伴恶心,呕吐多不明显,尢耳鸣和听力丧失。1.3方法根据病史初步判断哪侧半规管受累,然后通过D

5、ix・Hallpike试验明确,随后开始Epley耳石复位法[2]进行耳石复位。以右后半规管病变为例,第一步,病人背对床头右转头45°坐于床上,坐的位置估计仰卧后头能悬于床头外,日的使后半规管平面与地面垂直;第二步,在操作者保护下迅速仰卧悬头,使头低于床头水平线下约30°,头仍保持侧转45°,维持此位置30s,日的使耳石微粒离开壶腹部向半规管屮部移动;第三步,操作者转动患者头部90°,使右耳向上,即头转向成左侧45°,维持此位置30s,目的使耳石微粒越过半规管中部并向椭圆囊侧半规管移动;第四步,患者躯干左转90°,即变成左侧卧位,头与躯干的关系不变,头向下4

6、5°,维持此位置30s,第五步,恢复坐位,头转向止中并头前倾30°,耳石纳入椭圆囊,症状消失,治疗结束。通过手法使患者变换5个位置。从而使后半规管耳石碎片通过总脚进人椭圆囊;如不理想可重复上述操作。为了确保治疗后耳石碎片留在椭圆囊,治疗后当天患者颈部沖以软固定,并建议患者高枕睡眠,避免低头捡东西。不予任何抗眩晕药物治疗,随访3个月,均无不良反应。2结果冋顾性分析了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72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第一次就诊时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为1天至6个月,以症状持续3天到10天來就诊的居多。1次复位治愈61例,

7、2次复位治愈9例,共70例患者经复位症状消失,总有效率为97%,另有2例症状顽固,持续存在。3讨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于1921年由Barany[3]首先描述,1952年Dix和Hallpike[1]首次阐述了BPPV的特征并设计了体位试验,为BPPV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BPPV的病因,目前认为有两种:①为特发性(原发性),病因不明,约占全部病例的34%〜68%;②为症状性(继发性),继发性有头部外伤、前庭神经元炎、内耳循环障碍、梅尼埃病、偏头痛、内耳手术等。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发病机制为半规管结石学说[4],山于务种原因致耳石脱落聚集在半规管近壶腹处

8、,游离的耳石受到重力的作用在内淋巴中移动,I丸它的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