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研究背景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子宫肌层增生性病变。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常合并月经过多。研究背景目前常用药物及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但药物效果差,副作用大,且停药后容易复发。子宫内膜去除术可治疗月经异常,但痛经依然存在,故患者往往因月经异常和/痛经而行手术切除子宫。研究背景由于子宫腺肌病病变广泛且与正常肌层无明显界限,故手术切除难以彻底,失败率及复发率高。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患者对传统子宫切除术治疗难以接受。研究背景生育
2、年龄的患者切除子宫,不但丧失生育能力,而且易导致内分泌失调,容易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降低生活质量。研究目的目前对于子宫腺肌症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寻求有效、并发症少,既可保留子宫,又可达到治疗的目的的治疗方法。研究意义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育龄期患者保留子宫,提高了生活质量。研究内容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就诊已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年龄20~45岁,研究内容诊断标准为:①进行性痛经2年以上;②月量增多1年以上;③子宫增大或局限性隆起,质地硬,有压痛;④B超检查子宫增大,肌层增厚,回声不均或有大小不等的异常回声
3、区,但无明显界限;⑤服用内美通等药物治疗3~6个月无效;⑥无绝对手术禁忌症。研究内容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观察以下指标:1.月经2.痛经3.子宫体积研究内容1.月经包括月经周期、经期及月经量,其中月经量以术前经期所用的卫生巾数为基数(100%),详细记录术后每次月经周期中所用同种卫生巾数量,并记录术前、术后以及原月经量的百分比。研究内容2.痛经于术前及术后每1个月经周期结束后3~7d内,根据“慢性疼痛分级问卷”,计算疼痛强度(0~100分)、影响活动程度(0~100分)、活动能力丧失(0~6点),根据以
4、上3项计算所得进行痛经分级:①0级:疼痛强度为0分,活动能力丧失为0点;②1级:疼痛强度<50分,活动能力丧失<3点;③2级:疼痛强度≥50分,活动能力丧失<3点;④3级:活动能力丧失为3、4点,任一级疼痛强度:④4级:活动能力丧失为5、6点,任一疼痛强度研究内容3.子宫体积由专人于月经后3~7d内应用彩超测量子宫体积。研究内容4疗效判断标准痛经疗效①完全缓解:治疗后痛经完全消失;②明显缓解:治疗后疼痛级别降低2个或2个以上,但未完全消失;③部分缓解:治疗后疼痛级别降低2个级别以内;④无效:治疗后疼痛级别无降低;⑤
5、复发:治疗后痛经一度缓解或消失后一段时间又出现程度同前或疼痛超过术前。手术方法术前准备手术材料手术步骤1.腹腔镜镜头置入后常规检查子宫、附件及盆腔情况,经阴道放置举宫器以便操作。2.将举宫器前举并偏向一侧,于宫旁宫骶韧带上2cm处打开阔韧带后叶,游离出子宫动静脉,双极电凝子宫动脉阻断血流。同法处理对侧子宫动静脉。3.此时子宫因缺血变成暗紫色。如子宫上举困难,则于阔韧带前叶打开,游离子宫动脉。4.合并有子宫腺肌瘤或卵巢巧克力囊肿者同时行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或子宫腺肌瘤切除术。5.合并有盆腔粘连,特别是子宫直肠窝粘连,
6、骶韧带明显增厚、缩短者同时行粘连松解和骶韧带离断术。结果所有病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1子宫体积术后子宫体积呈进行性缩小,术后1个月时,子宫体积缩小不明显,3~6个月后子宫体积明显缩小。6~12个月时,子宫体积继续缩小,但缩小程度减少。2.并发症全部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胀痛,无需使用止痛药,持续1~2d后缓解;术后出现恶心、呕吐,考虑与全麻反应有关,经使用止吐药消失。术后有低热,体温均未超过38.5℃,持续1~2d后恢复正常。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讨论长期以来
7、,子宫腺肌病一直没有较理想的保守治疗方法,目前常采用药物和子宫内膜切除术但药物治疗副作用较大,停药后症状容易复发,而子宫内膜电切术虽可改善月经异常,但往往不能解决痛经问题.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微创、操作简单、失血少、无须切除子宫、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祝各位领导、专家身体健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