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doc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doc

ID:51151180

大小:2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9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教材第44页练习十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索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难点:择优选择方法。教具准备:测量工具。图片等学情分析及设计理念:学生在初步理解周长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

2、与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用自己的方法算出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练习过程:一、基础练习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3.课本44页第二题: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⑵集体订正。二、综合练习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如图:⑴独立完成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2

3、.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⑶全班汇报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三、活动练习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姓名头围厘米胸围厘米腰围厘米四、作业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五、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呢?教学反思: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又紧贴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选择的使用,做了整合处理。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

4、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发展的精神,增强小组学习的意识和作用。实际测量,并让学生强调,只需要长宽两条边的长度就可以了。接着放手让学生计算,并且同桌讨论,在相互交流中共同学习。接着学生汇报,得出“(长+宽)×2”“长+

5、长+宽+宽”“长×2+宽×2”这时候我没有急于给出学生公式,而是让他们自己观察哪种方法简单,自己去优化。再次选择好的方法计算一次,正方形的手帕的路线图同样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回忆正方形的特征后测量,得出只需要测量一条边即可,放手给学生计算,学生很快得出了“边长×4”。在随后的练习中,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且提醒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整节课,我并没有把哪一部分的知识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质疑,释疑反复验证的方法学习新知,还给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

6、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探索、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能合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的发挥,重视培养学生的探

7、索精神。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我悟,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参与者。在两轮的教学中,我始终没有以一个“权威者”的角色指出哪个方法是最简便、最科学、最合理的,而是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与计算的过程,自己会去体会他喜欢或者能够理解的算法,真正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和“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