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146984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9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荔县城关镇云棋小学:李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任何新的创意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尤其是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知识面广、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的能力,在教学中应把课堂上的问题下放给学生,让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呢?在此,我谈几点肤浅认识。第一、教师应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当学生所提的问题在老师看来很幼稚时,也许是学生灵感乍现,老师要多一点容忍
2、,少一点讥笑;当学生所提的问题让老师难堪时,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当学生为了表达一个问题急得面红耳赤时,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不耐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象成别出心裁的念头。第二、应着力创设一种引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如在教学中,可让学生事先预习,课堂上由疑问的学生提问,而其他同学可以解答,意见不统一的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这样课堂气氛会空前浓厚,学生就会在“提问——解答——辩论——得出正确结果”,这样的过程中,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我在课堂教学中还经常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讲解解题的
3、思维过程,然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向这位小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变成了现在的积极参与,激起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样做有几方面的收获:第一,让能力差的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第二,学生的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第三,让有能力的学生向更深更广处思考。又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让学生拿出自备的线绳。折出他的来,折好后,让同桌的同学比较长短,当学生比出长短后,老师问:“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有的学生问:“大家折出来的都是线绳的。为什么长短不一样呢?”我
4、表扬这位同学问得好,并让学生把各自的线绳拉直,再进行比较,得出:各人自备的线绳长短不一,单位“1”不相等,其也不相等。这样,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乐于提问题。第四、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动力源泉。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征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这段话一语道破了发现和创新的真谛。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的探求,是获得成功的前提。为此在数学中应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能被3
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数,然后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是3的倍数,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向老师主动提出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判断一个多位数是否是3的倍数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景,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它能够使学生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数学课堂上我们要使学生乐于提问,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又如,教学这样一道题:“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9分钟,那么用同样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4段要用几分钟?”题目出示后,立即有
6、学生回答是12分钟,也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见解,我认为是13.5分钟。”我听完了他对问题思考过程的讲解及列式解答,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答案是对的,并对他敢于质疑的精神大加赞扬。这样学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了,对问题能进行主动探索,在探索中求同存异,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倡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会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广大教师不断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从被动僵化型向主动创新型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成为学
7、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索和掌握知识形成过程及方法,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此,作为教师应积极鼓励,正确引导,科学指导学生,让学生会自行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思考问题,用创新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为新世纪培养出会学习,能创新的一代新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